摘要:1930年湖南湘潭,唐子安快步走出村口,大包小包丢街头。他仔细看了地主家的院门,心里有气,脚下更快。谁能想到,这个看着有些怯懦的农家少年,没几天前还在地头拔草,转眼被人扣上了“土匪”帽子?说不清该怨谁,该怕谁,反正乡里人都明白,碰上大户人家惹上麻烦,吃亏的永远
1930年湖南湘潭,唐子安快步走出村口,大包小包丢街头。他仔细看了地主家的院门,心里有气,脚下更快。谁能想到,这个看着有些怯懦的农家少年,没几天前还在地头拔草,转眼被人扣上了“土匪”帽子?说不清该怨谁,该怕谁,反正乡里人都明白,碰上大户人家惹上麻烦,吃亏的永远是穷人。唐子安不敢回头,害怕给家里带来灾祸,偏偏这年头,家里已经很难再承受什么。
他刚满十八岁,没什么远大的志向。父母盼他锄地、晒麦,日子混到头也不过如此。谁知祸事临头,读书三年落得辍学,田里累死累活,下田也能活。可村子说小不小,地主说话就代表官府,这天唐子安又和地主娘的侄子起了口角,事后就被诬告做“土匪”。小村庄里消息蔓延,几家亲戚倒还替他说了两句好话,换来的却是官差遍寻全乡要人,谁还敢护着?
等他被逼着踏出家门,这条路哪是自己能选的!粮食不够吃,债主天天来,家里托人背着锅碗去集市,换几根铜板捎到他手里。生怕再有祸事,大家都不敢多问。唐子安自己也慌,没法回头,只能认命。
外头人说“好男不当兵”,他偏偏要当兵了。第一次到了武汉,投在鲁涤平那支国民党部队,人厚道没用,胆子再大也只敢闷头干活。部队真乱,不像书上说的军纪,军官管不了下面的兵,兵又把百姓当自己家里的仆人。唐子安每天擦鞋打水,有时还要跑腿,打招呼小声都怕人听到。他见识到这些“兵”一点不像传说中的英雄,倒更像街头小混混。才在队伍里站稳脚,家里就托人捎信,要他回去。
听着队友嘲讽,唐子安没有辩解。他知道,在这种地方没钱是不行的。但家里舍不得,就硬是弄到三十块大洋,算把人赎回来。大洋在那年头是大钱,家里连灶台都卖了半只。好容易找上了能说话的军官,在营房里左托右捎,官兵一听说要走,竟没谁挽留。这样的部队能有什么志气?他想不通,心里反而松快。
可事情没完,回家不到一年,没躲过地主、没还清债。那年,乡里兵役又紧,又一拨人拿他去做新兵。家里这回真是弹尽粮绝,再也没钱赎回来。“算了,看命吧。”唐子安自言自语,一口气闷到了新营房,第二回进国民党队伍。这次谁也帮不上忙,连母亲托付的竹篮都送不来,连自个的鞋子都换不上新的。一切都只能忍。
部队里规矩不变,军官还是只认钱。唐子安不抱希望,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命。现如今有人说“选择决定命运”,但唐子安根本没的选,只会咬牙闭眼往前走。更别提回家的路,根本不敢想。其实,有时候逃离也不是办法。你说他笨吧,能忍到底也算一条活路?
到年底,国民党调派他到江西运军火。这种活没人愿意干,但没钱没后台,就得听命令。这一天,护送的队伍快到赣东北,山道蜿蜒,消息也封锁得紧。红军出现了,大家都乱了套。
红军的伏击来得突然。唐子安他们手足无措,不像以前,那些国民党军队兵员多,只会耍嘴皮,碰上一群纪律好的红军,啥都不顶用。几枪下来,整个队伍全被缴械。唐子安原以为自己完了,还不是要被赶走?
可是红军对待俘虏很不一样。唐子安饿了很久,红军却真是发了饭还递水。他起初觉得多少有点假,但一天、两天过去,没见一个红军欺负人,不抽烟不赌钱,早点晚饭都要检查有没少。有些事你听多了,这回亲眼见过,心里才生怪。“这怎么比我之前待过的队伍差远了?不对,应该说比前面强太多!”
他后来被召去谈话,不是逼问,也不是掏心窝子,红军干部只是和他说些道理,说要为穷苦人争气,要推翻压迫的地主。唐子安心里那个结,松了一点。别人不说话,有些俘虏偷偷讲自己的遭遇,大家听了都唏嘘,“原来我们活得都不容易?”
又过了七八天,红军允许部分愿意留下的俘虏申请加入队伍。唐子安反复琢磨,之前待过两支部队,都是上下欺压,连家人都救不回来。现在红军队里,虽说累,但至少大家平等,有说话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能替泥腿子出头,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红军队伍也并不是完美,有时候能挨骂,也能被罚站。但唐子安觉得,这样的军队至少真心为人做事,不像国民党兵,只会骗吃骗喝。红军开展文化学习,晚上大家一块读书写字,唐子安觉得新鲜。平时闲下来的时候,他还能写信回家,告诉父母“当兵没白选”。
一年后,唐子安表现突出,红军提拔他做班长。他不懂什么官职,最在乎的是带兵打仗,能站出来给兄弟说两句话。后来队伍扩编,他带着班长去干新活,战斗越来越多。其实,他也曾想过逃,让家里多一天安稳,但一想红军的事,总觉得放不下。过去都说“命由天定”,这事儿又该信谁?
抗战爆发后,他带着部队去了华北,游击战打得精疲力竭。唐子安指挥营队,天天转移,一会儿打伏击,一会儿站岗巡逻,日子苦得很。但他没抱怨过,打仗多年,反而觉得这样活着才踏实。在平型关,八路军全员奋战,唐子安指挥得当,队伍少死人,大家都佩服他。他觉得没有什么能阻碍自己前进。
之后唐子安成为了解放军的团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辽沈战役里表现突出。数据看得见,东北野战军在他的带领下完成多次包围战。据权威统计,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员47.2万人(新华网官方数据),唐子安所在的部队砍下重要一环。他自己不爱说这些,但事后大家都记在心里。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唐子安被评为少将。台下很多年轻战士都对他敬佩有加,其实他自己觉得,命运也许是偶然更是必然。有的人说,选择和努力并不矛盾,唐子安又觉,有时候糊里糊涂倒能闯出头。谁没有过彷徨?他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新兵,有人信服,有人不信。也许这才是生活真相吧!
他一生没有大成,也没有太大失误。带兵打仗,基层调研,偶尔也被顶回去一句。唐子安始终沉着,偶尔犹豫过,偶尔乐观。他有时觉得选择最重要,有时又怀疑一切都靠运气。一切都顺理成章,又那么让人迷惑。
唐子安的故事未必励志、未必传奇。他从未觉得自己多伟大,反倒更真实。历史里多的是背井离乡的平凡人,改变了一生,也改变了时代。
这一路走来,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选择都让人有了新的可能。
来源:向阳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