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显示,2019年高BMI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0%,并且肥胖者患冠心病、中风、2型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肥胖堪称世界性的难题,很多人都在为身上那些肉肉而发愁。这是为啥呢?
一、可能会早死!
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显示,2019年高BMI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0%,并且肥胖者患冠心病、中风、2型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图片来自网络
二、可能会挨揍!
除了身体状况外,肥胖还跟另外一个大众噩梦有着紧密联系——校园霸凌。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53.5%的学生都曾经遭受过校园欺凌!并且,有相关数据显示,体重超标学生遭遇肢体霸凌的概率是普通学生的1.8倍,语言侮辱则高达2.3倍。
震惊!!!震惊!!!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是在社会上大面积传播的身材焦虑。现今很多媒体、影视作品中常将“瘦”与成功、健康绑定,而“胖”则被贴上蠢笨、迟钝的标签。这种刻板印象渗透进校园,成了人心中的成见。
图片来自《哪吒之魔童降世》
难道人一胖,就只能成为别人眼中任人欺凌的病秧子吗?今天就来破除一下人们心中的这座成见大山。
我们就来讲一讲咱们中国的散打圈中的功夫熊猫——叶翔。
叶翔自小就体格惊人,16岁时便已经达到了189cm,120公斤的身体,妥妥的大块头。在一次采访中,叶翔曾经表示,没有从事散打运动前,自己有些虚胖,走路都成负担,但开始练习散打后,身体状况好了很多。
2011年,叶翔来到了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正式开启了他的散打之路。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比赛的需要,他的体重又逐渐上升,最终稳定在了130kg左右。这样的体重,让他在赛场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移动山丘”,也让对手们望而生畏。
一般的大重量人群活动不灵活是一种常态,这一现象的背后实则是身体与物理定律的battle。过重身躯让自身关节每日超负荷运转,下肢膝盖承受数倍冲击堪比登山,脚踝韧带紧绷如走钢丝。
这时,下肢肌肉被迫化身为“社畜”,肉常年被迫“996”,进一步拉高了大体重人群的运动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级别格斗选手,会采用减少移动的稳健打法的原因。其战术核心就是为了扬长避短。
但万事没有绝对。这些因大体重而产生的桎梏,就没出现在叶翔的身上。叶翔的打法风格,堪称散打界的一股清流。他不像传统的大级别选手那样,一味地依靠力量和体重优势,而是将拳腿摔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速度十分迅捷。
2016年,第八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叶翔面对斯里兰卡选手拉克什塔,开场就用两个过肩摔取得首局胜利。
叶翔组合拳连轰对手
不仅如此,他的组合拳如狂风暴雨,每一拳都带着千钧之力,让对手防不胜防。在与美国选手史蒂文·班克的比赛中,叶翔仅用31秒就以超过20拳的组合连击将其KO,这场比赛堪称他的经典之作,也让他在国际赛场上一战成名。
31秒?对!!就是这么迅捷!!!网友甚至调侃:看叶翔比赛尽量不要上厕所!!但这其实并不是叶翔的ko极限。2017年世界超级散打王争霸赛时,面对埃及选手莫塔斯·雷迪时,30秒时一记膝蹴直接结束比赛。
叶翔一记膝蹴锁定胜局
30秒?这是什么概念?低头回个消息,一场比赛就结束了?
纵观叶翔的职业生涯,简直可以用“开挂”来形容。除了2015年因伤无缘冠军外,他几乎垄断了2014年、2016—2018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和冠军赛的无差级别冠军。在国际赛场上,他也同样风光无限,多次在世界杯、世锦赛等重大赛事中夺冠。
他的荣誉室中摆满了各种奖杯和证书。8次全国冠军、3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冠军、1次全运会冠军、3次世界冠军,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坚持和努力的最好回报。
2024年夏天,叶翔从北京体育大学顺利毕业后,被保研到本校的中国武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叶翔也表示,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未来自己会继续为深爱的家乡增光添彩。退役后,他会回到家乡帮助更多热爱武术的孩子圆梦,继续为竞技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翔的故事,就像是一曲激昂的乐章,奏响了挑战与超越的旋律。他用自己的实力和坚持,不仅打破了人们对肥胖者的刻板印象,更向全世界证明了,无论体型如何,只要有梦想、有毅力,就能在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光芒。
那些曾经因肥胖而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或许能从叶翔的故事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力量。胖并不是弱者的代名词,更不是被欺凌的理由。真正的强大,来自于内心的坚韧和不屈,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叶翔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勇士。如今,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保研学子,叶翔不仅在擂台上成就斐然,更在学术道路上稳步迈进,持续拓宽人生边界。他的成功,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不被看好、不被理解的人们的一种鼓舞。他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别人的眼光,不要畏惧前方的困难,只要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去战斗,就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来源:散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