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班族小施每天挤1号线,耳朵里总逃不掉那些魔性的短视频配乐和游戏解说。他试着劝过一次,结果对方眼一瞪:“你谁啊?管得着吗?”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后来他才知道,上海其实在2020年就出台了《乘客守则》,白纸黑字写着“禁止电子设备外放”。甚至还有个“倒霉蛋”,因为不
上海地铁里手机外放的声音,简直成了许多乘客的“每日酷刑”。明明规定早就下了,为啥还有人敢把车厢当自家客厅,把短视频声音开到最大?
上班族小施每天挤1号线,耳朵里总逃不掉那些魔性的短视频配乐和游戏解说。他试着劝过一次,结果对方眼一瞪:“你谁啊?管得着吗?”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后来他才知道,上海其实在2020年就出台了《乘客守则》,白纸黑字写着“禁止电子设备外放”。甚至还有个“倒霉蛋”,因为不听劝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了,成了上海首例被行拘的案例。规定有,案例也有,现实呢?车厢里那些禁止外放”的提示海报,躲得比乘客还隐蔽,通常在车厢连接处,不仔细找根本看不见。语音播报更是“佛系”,坐六七个站,能听到一次都算你运气好。
这“公放侠”为啥就管不住?有网友一针见血:规矩贴在那儿,跟没贴一样,谁知道这是违法的?大家劝阻时都心虚,找不到靠山。也有人说,地铁广播里还在念叨“禁止乞讨卖艺”,这玩意儿现在基本绝迹了,广播词也该“更新换代”了,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多提醒几遍外放的事不好吗?还有人觉得,光靠自觉太天真,得让违规者付出点“真金白银”的代价,比如罚款,或者跟个人信用挂钩,看谁还敢肆无忌惮。
说到底,地铁是个公共空间,不是你的私人KTV,耳机,真是个好东西。
来源:Kan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