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SAB)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血流感染之一,其治疗通常需长疗程静脉输注抗菌药物。达巴万星作为一种新型长效糖肽类抗菌药物,凭借14天的长半衰期和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活性,被视为潜在替代方案。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
编者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SAB)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血流感染之一,其治疗通常需长疗程静脉输注抗菌药物。达巴万星作为一种新型长效糖肽类抗菌药物,凭借14天的长半衰期和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活性,被视为潜在替代方案。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DOTS试验的研究结果,该研究纳入200例复杂性SAB患者,直接比较了达巴万星与标准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背景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SAB)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感染,全球范围内致死率居高不下,且针对其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证据有限。目前标准疗法需持续4至8周的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患者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达巴万星的出现为这一困境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其半衰期长达14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模型显示,仅需每周1次、共2次1500 mg静脉输注,即可在6周内维持血浆药物浓度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在此前的小规模研究中,55例合并SAB的达巴万星治疗患者均达到微生物学成功,一些病例系列研究也显示其治疗心内膜炎、菌血症的临床成功率较高。但与此同时,达巴万星治疗复杂性SAB失败的案例也有报道,亟需一项大样本、严谨设计的随机试验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标签、评估者设盲的随机优效性临床试验,于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美国(22个中心)和加拿大(1个中心)开展,最终纳入20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访至70天(合并骨髓炎者随访180天)。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住院成年患者(≥18岁),确诊复杂性SAB(依据2011年美国感染病学会指南定义,排除“非复杂性菌血症”),且经初始抗菌治疗72小时至10天后达到血培养转阴、发热缓解。
排除标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左侧心内膜炎、保留感染假体、严重免疫抑制、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达巴万星不敏感等。
干预方案
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
达巴万星组(n=100):静脉输注达巴万星1500 mg,分别在随机化后第1天和第8天给药;对于肌酐清除率<30 mL/(min・1.73m²)且未透析的患者,剂量调整为1125 mg。
标准治疗组(n=100):静脉输注标准抗菌药物,疗程4~8周,具体方案根据菌株敏感性选择——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选用头孢唑林或抗葡萄球菌青霉素,MRSA选用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药物过敏或其他禁忌症除外)。
图1. 患者招募、随机分组及流程图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随机化后70天的结局排名的可取性(DOOR),由4名设盲的感染病专家评估,综合5个维度的指标(临床成功、感染并发症、安全性并发症、死亡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越高代表结局越优,优效性判定标准为达巴万星组DOOR评分更优的概率95%CI>50%。
次要结局:70天临床疗效(复合指标:无临床失败、无感染并发症、无死亡),预设非劣效界值为20%;安全性(严重不良事件、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探索性结局:微生物学成功(随机化后血液或其他无菌部位无基线菌株生长)、骨髓炎患者180天复发率。
结果
基线特征
200例患者平均年龄56岁,31%为女性,基线合并症(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慢性肾病等)和感染部位分布(软组织感染、骨髓炎、脓毒性关节炎等)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菌株敏感性方面,67%为MSSA,33%为MRSA。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主要结局:DOOR评分未达优效性标准
达巴万星组70天DOOR评分优于标准治疗组的概率为47.7%(95%CI:39.8~55.7),未达到预设的优效性标准。进一步分析发现,达巴万星组和标准治疗组的临床失败率(20% vs. 22%)、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3% vs. 12%)、死亡率(均为4%)均无显著差异;仅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标准治疗组更高(3% vs. 12%)。
图2. 主要结局(随机分组人群)
次要结局:临床疗效满足非劣效性
70天临床疗效方面,达巴万星组和标准治疗组分别有73例(73%)和72例(72%)达到次要终点,组间差异1.0%(95%CI:-11.5~13.5),其95%CI下限(-11.5%)高于预设的非劣效性界值(-20%),表明达巴万星临床疗效非劣于标准治疗。
探索性结局:微生物学成功高,骨髓炎复发需关注
达巴万星组和标准治疗组分别有98.8%(84/85)和96.3%(79/82)的患者达到了微生物学成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95%CI:-2.2~7.3)。对于基线合并骨髓炎的患者,达巴万星组和标准治疗组的180天复发率分别为20.0%(3/15)和7.1%(1/14),组间差异12.9%(95%CI:-15.7~40.3)。
表2. 次要结局及探索性疗效分析(随机分组人群)
安全性结局
安全性方面,达巴万星组和标准治疗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40% vs. 34%),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均少见(8% vs. 6%),主要包括转氨酶升高、皮疹、急性肾损伤等。
表3. 随访至70天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安全性人群)
亚组分析:疗效一致性良好
在预设亚组(包括MSSA/MRSA感染、注射吸毒者、免疫抑制患者、不同感染部位、菌血症持续时间)中,达巴万星与标准治疗的DOOR评分、临床疗效差异趋势一致。
图3. 亚组分析结果(随机分组人群)
结论
对于初始治疗后已达到血培养转阴的成人复杂性SAB患者,达巴万星在70天DOOR评分方面未表现出优于标准治疗方案的优势。但考虑到其他疗效和安全性结局,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指导达巴万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Turner NA, Hamasaki T, Doernberg SB, et al. Dalbavancin for Treatment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 The DOT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3, 2025. doi:10.1001/jama.2025.12543
来源:健康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