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3年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爱读书,接触新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还年轻,就投身其中,后来去长沙求学,在第一师范毕业。
1893年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爱读书,接触新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还年轻,就投身其中,后来去长沙求学,在第一师范毕业。
1921年,他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从那开始,领导工农运动,搞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长征路上,遵义会议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抗日战争中,推动统一战线,壮大力量。解放战争指挥三大战役,1949年成立新中国,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推动土地改革、工业化、抗美援朝。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他探索中国道路,提出继续革命理论。晚年身体不好,但还关心国际国内事务。1976年9月9日逝世,享年83岁。他的思想影响深远,继续指导国家前进。
1975年国庆那天,他82岁了,身体已经不太行了,多次住院。但那天他没像平时那样看书或休息,就那么想着想着,说出了一句让人心里一沉的话:这可能是他过的最后一个国庆了。
身边人听了都觉得不对劲,因为他平时不爱说这种丧气话。这事后来被记录下来,像是他自己感觉到日子不多了。确实,一年后他就走了。这不是迷信,而是老人家对身体状况有数,知道来日无多。历史上不少领导人在晚年都有类似预感,他这也算一种。
再有就是1975年12月26日,他的生日。那年他82岁,以前他不爱过生日,觉得浪费时间,不如多干点正事。但那天他叫来几个熟人,包括女儿李敏、李讷,还有秘书张玉凤和厨师田树滨。大家聚聚,聊聊过去的事。
重点是那碗长寿面,厨师田树滨每年都亲手做,手工擀的,寓意长寿。但那天下面锅,面条居然全碎了,散成一锅碎末。田树滨一看,心凉半截,泪都下来了。
旁边吴连登赶紧想办法,用现成挂面代替,煮好端上去。毛主席吃了,没察觉不对,还说好吃。桌上还有清炖鱼头,他尝了也夸汤鲜。
这事瞒着没说,但后来传出来,大家觉得蹊跷,像个兆头。面条碎了,象征什么?反正次年他真走了。这两次反常,一是国庆自语,一是生日面条碎,都让人觉得他早有预感。
1976年9月,病情重了,医疗组全力抢救,全身插管,仪器围着。但他醒来后,还想看书。说话不清,就比划,用笔划三横,又敲床沿。床是木的,有人联想到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名字,三横像“三”,床沿像“木”。赶紧拿来相关资料,是本介绍三木的书。
他接过去,坚持看,尽管手抖得厉害。工作人员帮着拿,他看了几分钟。记录显示,9月8日晨,他看了7分钟。那天是逝世前一天,5时50分开始看。到最后,那书还握在手里,没放开。
三木武夫当时是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毛主席关注国际形势,日本政局动荡,三木上台试图改革,但没多久就下台了。毛主席看这个,或许在想中日关系,或国际格局。
但在那种状态下,还这么执着,确实怪。为什么偏偏是这本书?或许因为三木上台后,有些政策调整,他想跟上。他到最后还在思考国家大事,不愿闲着。
国庆自语,不是悲观,而是接受事实。生日聚会,虽面条出问题,但大家还是高高兴兴过,显示出身边人的细心。历史上,不少伟人晚年都有类似举动,比如列宁病重还批文件。毛主席这样,也在情理中。
历史上,他经历过太多生死关头,长征、抗日、解放战争,见过太多人走。他自己说过,人总有死的那天,没什么可怕的。但晚年他身体衰弱,心脏病、肺病缠身,医疗条件有限。1975年下半年,病情反复,他可能从这些里感觉到尽头近了。
国庆那句自语,像在提醒自己,也提醒别人。生日面条碎,虽是意外,但厨师的反应说明大家心里有数。临终握书,更像在用最后时间抓紧了解世界,不留遗憾。
毛主席逝世后,国家进入新阶段。9月9日零时10分,北京宣布消息,全国哀悼。遗体安放在人民大会堂,民众瞻仰。9月18日,天安门广场百万群众追悼会,华国锋致悼词。
之后建纪念堂,1977年开放,保存遗体。他的思想继续影响,指导改革开放。那些临终事,现在看,像历史注脚,提醒人们生命无常,但精神长存。这些一怪事两反常,现在成了历史故事,值得回味。
《毛泽东与张闻天:跟着真理走》第一章 毛泽东和张闻天从不同的起点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4-09-10]
〖党史学习教育〗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赣州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24-09-11]
影响毛泽东一生的六位女性:神秘青梅竹马是谁?.海外网 [引用日期2024-09-13]
尼克松来访,与18国建交,毛泽东1972是如何下这盘外交大棋的.中国新闻周刊 [引用日期2024-09-16]
关于毛泽东致柳亚子六封信的若干史实补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引用日期2024-09-18]
毛泽东写作极简史:文章华国 著作华党.中国青年网 [引用日期2024-09-18]
来源:朱竟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