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也没想到,一场决定“谁是天下第一”的较量,就从一声兵器碰撞开始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会儿,天刚亮,四平山上薄雾未散。
谁也没想到,一场决定“谁是天下第一”的较量,就从一声兵器碰撞开始了。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从一桩小插曲说起。
李元霸和罗士信打得正凶,擂鼓瓮金锤和大铁枪撞在一起,震得山石都掉渣。
当时两人兵器缠住,谁也动不了。
偏偏这时候,罗松路过,一枪扎进来,把两人分了开。
就这么一下,把三位当时最厉害的武人拉进了同一个坐标点。
可这个“巧合”,其实早就埋下伏笔。
三人,不是一开始就站在同一条线上的。
李元霸出身高贵,是唐高祖李渊亲子,师从袁天罡、李淳风。
那可是当时最有名的奇人,善观星象、通晓兵法。
元霸虽是个外表“傻憨”的主儿,实则内里极精。
他那双锤,没人能挡得住。
不是说吹牛,连敌军都曾在战前专门嘱咐:“见李元霸,绕着走。”
跟他比起来,罗士信的起点就低多了。
小时候是个放牛娃,给王君可家看牛。
没人教他武艺,全靠自己琢磨。
他力气大,真的是天生的。
传说他能一手拎起两头牛,村里人都叫他“神力小子”。
后来机缘巧合参军,一路打上来。
他不会什么套路,靠的就是一股蛮力和不怕死的劲儿。
罗松呢,是罗成的异母兄长。
血统上说,他也算名门之后。
他练的是姜家五虎断魂枪,枪法讲究的是“狠、准、快”。
他不靠力气,靠的是手上功夫。
他的枪法,罗成都自愧不如。
可惜,时代变了,枪法再精,也挡不住一锤子砸下来。
就是这三个人,在四平山上碰了面。
那场仗之前,其实已经有不少小的交手。
罗士信跟来护儿斗过,也和魏文通打过。
每次都是硬碰硬,打得天翻地覆。
可说实话,他的打法太直接,破绽也多。
李元霸不同,他懂得怎么用力,什么时候出手,怎么让对方出破绽。
那会儿兵器一缠,罗士信还想着硬扯,李元霸却已经在找角度准备下一击了。
如果不是罗松那一枪插进来,结果很可能不是平手。
这事儿之后,很多人都以为罗松也能和他们一战。
可后来紫金山那一仗,真相就出来了。
那时候,罗家三兄弟:罗松、罗焕、罗成,三杆枪围着李元霸打。
地形是山地,空间不大,本来对锤将不利。
可李元霸根本不怕,他两锤乱舞,把三人逼得步步后退。
罗松曾想从侧翼偷袭,被一锤砸得枪头弯了。
打到第47回合,罗焕先退,罗成中臂,罗松被震得吐血。
这场仗之后,再没人提罗松能敌李元霸。
不过话说回来,罗松也不是弱。
他在其他战场上,几次枪挑敌将,一招制胜。
对上四绝里的其他人,几乎是碾压。
侯君集、尚师徒、王伯当这些人,在他面前撑不过十招。
问题是,他遇上的是罗士信和李元霸这种“非常规对手”。
罗士信那种打法,根本不给他机会施展枪法。
大铁枪一扫,罗松根本近不了身。
打仗靠的是力与技的结合,可有时候,力能压技。
这不是说罗松不行,而是他那一套,在这个时代,太吃亏。
有人算过,如果李元霸是“一个单位”的战力,那罗士信大概是0.5,罗松就只有0.1左右。
说得直白点,打李元霸,得十个罗松才能勉强对付。
而罗士信和李元霸之间,也不是完全平等。
四平山那一战只是个意外,他们战成平手,是因为兵器缠住了。
但从脑子、技巧、反应来看,李元霸都压他一头。
罗士信打仗靠的是一往无前,但不太懂变通。
李元霸会看风向、算地势、抓时机。
要真分胜负,罗士信恐怕撑不过七十回合。
可惜的是,李元霸活得不长。
后来他在战场上暴怒,风雷交加,锤未出,天先惊。
有人说是天妒英才,也有人说他是气血逆冲,伤了根本。
最后,战后不久,他暴毙在营帐里。
没人敢靠近他的尸体,他的双锤被封进了铁箱,从此再没人敢提“天下第一”。
罗士信则在随后的战事中殉国。
那次他为掩护主将撤退,独自断后,力战数十敌军,终因寡不敌众,被乱箭射倒。
他的尸体被战友抬回,脸上还带着血迹和怒容。
至于罗松,他后来归隐不出。
有人在江南见过他,说他在湖边练枪,一招一式仍然干净利落。
再后来,就没了踪影。
有人问,当年那三人,到底谁最强?
没人再回答了。
参考资料:
单田芳,《隋唐演义评书(整理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李卓吾,《隋唐志传》,中华书局,1979年
吴晗,《中国古代军事人物评传》,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佚名,《大隋唐英雄传》,清咸丰年间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张国荣,《隋唐时期武将传略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来源:品茗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