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隋唐时期,排名第一条的好汉李元霸,其双锤重达八百斤。排名第三条的好汉裴元庆,双锤重六百斤(有一种说法是三百斤)。而排名第十六条的好汉秦琼,手持的镀金熟铜双锏重一百三十斤,还有一杆金鑚提炉枪重一百二十斤。
在隋唐时期,排名第一条的好汉李元霸,其双锤重达八百斤。排名第三条的好汉裴元庆,双锤重六百斤(有一种说法是三百斤)。而排名第十六条的好汉秦琼,手持的镀金熟铜双锏重一百三十斤,还有一杆金鑚提炉枪重一百二十斤。
在漫威系列里,像这样的重型武器,也就只有雷神和绿巨人能够拿得动。然而在西游系列中,这武器却轻如灯芯草,只能给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当作兵器。要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猪悟能的九齿钉耙以及沙悟净的降妖宝杖重量相同,都是一藏之数,即五千零四十八斤。
沙悟净的降妖宝杖是根如同擀面杖般的乌油黑棍,在电视剧和连环画里它被称作方便铲,此乃道家始祖老子所造。铲头长一尺八寸,铲柄长三尺三寸,铲尾长八寸六分,上面还挂着十个铁环,各部分的长度以及铁环都蕴含着玄妙的意义,不过由于和本文并无关联,就不再详细解释了。咱们今日的话题,是来瞧瞧这三位传说中的隋唐英雄手中兵器究竟有多大。
在正史里,李元霸、裴元庆、秦琼均真实存在:李元霸乃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儿子,其原本名为李玄霸(清朝说书人为避开康熙玄烨的名讳,将“玄”改成“元”);正史中裴元庆名为裴行俨,他和秦琼、程咬金一同位列瓦岗内马军四骠骑,是王世充的侄女婿,但并非程咬金的小舅子,在当时有“万人敌”的美誉;秦琼秦叔宝就更不必多言了,他是正史记载中唐初的第一猛将,在万马军中取敌方上将首级,就如同伸手到口袋里取东西一般容易。
秦琼那杆大铁枪着实沉重,说重达一百二十斤,或许并非夸大其词。曾有记载:“秦武卫武力超凡,他所用的枪超出常规规格。起初随太宗在洛阳围困王充时,秦琼纵马疾驰,将枪插在城下后离去,城中数十人合力去拔,都无法撼动,秦琼又纵马返回,轻松将枪举起带走。”
一般的战马难以驮动如此沉重的铁枪,故而秦琼所骑的是一匹名为忽雷驳的异域骏马。据记载,“此马常以酒为饮,每月进行测试时,能够纵身越过三块黑色毡毯。待胡国公去世后,它嘶鸣不止,绝食而亡”。
隋唐时期,重达百十斤的兵器并不少见。曾有记载:“单雄信年少时,在学堂前种下一棵枣树。到他十八岁时,将枣树砍伐后制成一杆长枪,枪长一丈七尺,枪杆粗大得两手都合抱不过来,枪头重达七十斤,此枪号称寒骨白。”
单雄信所用长枪,仅枪头便重达七十斤,再算上那嵌着铁脊、缠着棕毛且涂过漆的枪杆,重量肯定超过一百斤。提及单雄信枪头重七十斤这一说法的,是凌烟阁功臣段志玄的后裔段成式,其采用的无疑是唐朝的计量标准。
在唐朝,一斤的重量存在不同说法,部分资料显示一斤约六百六十多克,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是六百克。为便于计算,我们就把唐朝一斤的重量大致当作六百克,即现代的一斤二两。如此一来,我们便能算出:秦琼所使铁枪重七十二千克,也就是一百四十四斤;他的双锏,每柄重三十九千克,即七十八斤;而李元霸的大锤,每柄重达二百四十千克,相当于四百八十斤。
不光是唐朝时期,猛将们所使用的兵器分量极重,即便到了明朝,依旧有人拿着重达一百多斤的大刀上战场与敌人拼杀。《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中有这样的记载:“綎(也就是刘綎,他是明朝的总兵官、都督同知,被人称作黑虎将军)所使用的镔铁刀重达一百二十斤,在马背上能将这刀舞得轮转如飞,天下人都称他为刘大刀。”
唐朝和清朝的度量衡较为相似,理论上来说,刘綎使用一百二十斤的大刀,秦琼使用一百二十斤的铁枪,都是存在可能性的。
单雄信的寒骨白长达一丈七尺,属于超长规格。依据兵器谱的记录,常规的制式马上长枪长度为一丈二尺。唐朝时期,一丈大概是三百厘米,一丈二尺即三百六十厘米。
如此一来就便于计算了:一个长度为三百六十厘米的圆柱体,重七十二千克,钢铁的比重为七点八,由此可算出其截面积为二十五厘米,直径仅三厘米多一点,看上去着实有些细——这表明秦琼所用的大铁枪,枪杆并非纯铁打造,极有可能是依照铁脊槊杆的制作方式,采用铁条与竹木条,通过胶粘、缠棕(或者生丝)、刷漆等工艺制成,使用起来较为坚韧。
秦琼那杆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长枪,竟然并非全由钢铁铸造,如此一来好像更让人觉得符合实际了。然而他的双锏以及李元霸的大锤,尺寸大得就有些夸张了——裴元庆的铁锤我们无需大费周章去计算,和李元霸的大锤对比一番便知。
李元霸手中大锤,单柄重量可达二百四十千克。若依据铁的比重进行计算,可推算出其体积约为三万立方厘米。这体积相当于六十瓶五百克的矿泉水捆绑在一起的大小。市面上售卖的矿泉水通常十二瓶为一提,那么五提矿泉水绑到一块儿,其大小就和李元霸的一柄铁锤相当。
对于这个体积,我采用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反复算了好几回,得出的结果均为六十瓶矿泉水的体积。这个结果我自己都难以相信,心想肯定是计算过程中出了差错,可究竟错在何处,还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帮忙指出。就好比说,传说中李元霸抡起大锤时,连自己都看不到自己,这情形倒跟齐国远那空心大锤有点类似。
李元霸的大锤想必是不可信的,那秦琼三十九千克一把的熟铜锏会呈现怎样的形状呢?笔者也做了换算,就算是根四方的大铜条,那也宽得离谱了——锏属于用于攻破重甲的短兵器,长度通常约三尺,三尺长要容纳三十九千克的重量,那就不能算短兵器了,简直就是小门扇:大致估算,宽度应该有二十厘米。
这种计算方法毫无价值,毕竟重达一百三十斤的双锏,已不具备实际使用的意义,就没必要深入探讨了。
实际上,正史里的李玄霸在大业十年便早早离世了。彼时,秦琼还在来护儿或者张须陀麾下效命,李渊还在为征讨辽东的隋炀帝杨广运送粮草。因此,无论李元霸使用何种兵器,他都没有上战场的契机。
在咱们今日所谈及的隋唐系列演义小说里的超重兵器当中,好像唯有秦琼的大铁枪或许是真实存在的。这是由于小说里的相关描述,与正史记载并无太大差异。
诚然,不少人都怀疑古人能否举起一百多斤重的兵器,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平时很少参与体力劳动。笔者曾经在哈尔滨的粮店做伙计,那会儿一百八十斤的大米袋子,都是自己抱着搬到三轮车上的;一百斤一袋的水泥,能两只胳膊各夹一袋上到四楼。而如今,拿着二十斤的大米上六楼,中途还得喘口气歇上五分钟。
往昔的勇士挺着圆鼓鼓的肚子,纯粹凭借气力谋生。正所谓“一力降十会”,他们所使用的兵器自然不会太过轻便。秦琼能够在千军万马之中一招击败敌人,依靠的正是长枪迅猛、战马疾驰、气势雄浑且力量强大,手持重达一百三十斤的大铁枪,这并非说书人随意编造的故事。见多识广的各位读者,或许对此深有感触:曾有人去偷水泥预制板,一个晚上就能扛回七八块,而每一块都重达四五百斤……
来源:邻家小雨闲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