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靠着尾盘跳水,上证指数“上窜”的欲望,终于又被摁住了。最终上证指数下跌0.39%报收3868.38点,3900似乎没那么迫在眉睫了。
依靠着尾盘跳水,上证指数“上窜”的欲望,终于又被摁住了。最终上证指数下跌0.39%报收3868.38点,3900似乎没那么迫在眉睫了。
调整,是“慢牛”的“另类”胜利。
周二的A股,我估计挺多的股民基民会觉得比较无趣。
从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来看,领涨的农业、化工之类,都属于非主流板块。而前期热闹的电子、通信、医药之类,都在跌幅靠前——当然其实跌幅也不大,表现最差的医药生物,也不过下跌1.09%。
如果你有留意日内走势就会发现,虽然上证指数全日萎靡不振,一整天的振幅也不过0.74%,连1%都不到,但同时深圳成指其实有点蠢蠢欲动,一度上涨也要1%,幸而尾盘跳水,最终也就以上涨0.26%报收。
A股继续是大型跷跷板,大盘股稍息,小盘股稍微有点表现,但因为尾盘跳水,也并不太多。中证1000还是下跌0.02%,中证2000微涨0.02%,也就万得微盘股指数上涨0.97%好一点。
其实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涨法,真的挺好的。
哪个板块也没有过于离谱快速的赚钱效应,让投资者不会太high起来。
这波牛市,蛮多老股民都有点觉得奇怪。从去年“9·24”行情以来,说起来动辄2万亿元、3万亿元的成交额,但是身边和网上股民的热络程度,与老股民经历过的2008年、2015年简直不能比,都不知道成交何来。
如何理解这种冷热差异?
一种解释,是这种感受,可能本身就不那么正确。
老股民习惯了看贴吧、雪球、微博,但从去年“9·24”行情来看,这一波新股民的阵地或许在抖音和快手,两者有社交平台的隔阂,互不相见,所以没法感受到人气。
当然,周一中信证券那篇广为传播的研报《策略聚焦|并不是散户市》则给了另一种解释:
此轮行情持续到现在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事实上本轮行情从起步到加速,核心线索都是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既然都是聪明的钱入场占主导地位,就不能执迷于类比过往行情走势。随着2020~2021年发行的产品整体步入盈亏平衡区域,市场会有个新旧资金接力的过程;未来行情的延续需要的是新的配置线索,而不是拘泥于“钱多”和流动性。
这篇研报还给了一个数据:
事实上,无论是2014、2015年还是2020、2021年,散户入场通常也会伴随着权益型公募发行或申购规模的剧烈扩张。……这一轮行情显然没有类似特征。即便是ETF,今年5月以来ETF累计净赎回1710亿元,如果只考虑散户参与度较高的行业和主题型ETF,累计净申购也只有267亿元。
我自己的感受,身边来问股票问基金的人的确多了。一问,大多都是踏空的,都是到最近来如梦初醒,想要入市,但是一看涨了那么多,又不敢入市的。
或许是2021年坚定后基金重伤的记忆还在,或许是没有各类煽风点火,当下这种“想入而不敢入”的散户不少,所以导致近期A股的行情,没有以往牛市“火上浇油”,加速赶顶的味道。
这其实挺好的。
最近两天,都在用不同指标估算A股可能的泡沫区域,一篇是《参考存款市值比,A股还能涨多少》,一篇是《基于偏股基金三年年化,对牛市有什么预期?》,如果没看过的,不妨一看。
今天雪球用户@qzy69 在后一篇的评论里分享了他的一个思路,是用易方达增强回报与偏股基金指数对比来估算顶部。我看了下,易方达增强回报是一个成立于成立于2008年3月19日的一级债基,这个思路相当于从2008年A股顶部起,将A股与只能参与打新的一级债基相比,认为债券累计收益代表了上线。
为了跟踪,我改用Wind一级债基指数来替代,并将起始点位设置为 2007 年 12 月 31 日,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图表,用红线的一级债基指数来估算偏股基金指数的顶部,效果还真不错。我基于@qzy69的思路估算了一下,假设要让偏股基金指数再次触及万得一级债基指数,还需要上涨37%(计算方法:(1+133.35)÷(1+70.19%)-1=37.11%)。这个结果倒是与我上面两篇的估算相若。
当然,这种图表,逃不掉“过拟合”的质疑,但哪怕只是作为两个投资模式的对比也还有一点参考意义。
想想A股那么多年,“波动”和“忍受波动”是一件“无价值”的事情。根据传统的CAPM模型,更高的贝塔更大的波动,应该带来更多的收益,但是从A股来看,无论是用溃疡指数还是最大回撤来看,偏股基金相比一级债基,都是一个波动上大到离谱的投资品类。但是这么十七年下来,从2008年A股顶部算起,偏股基金的表现,还不如波动极小的一级债基,波动无法带来超额收益甚至还赚的更少。
归根到底,还是老生常谈,A股的牛市太疯狂,让顶部之后的回撤太残酷,体验就极差。
这次全市场都在呼吁要有“慢牛”,也正因此。只有如美股这样的慢牛,A股才能成为一个值得更多资金长期流入的资产,而不再是存款搬家搬来搬去的一个“临时去处”。
所以,周二调整调整,挺好的。
更何况,以跌幅而言,这波调整可以忽略不计。万得全A周二的小阳线,除了一度创出新高,整体还是在周一的阳线实体内,并无什么实际意义。如果未来有阴线收盘价跌破周一阳线的最低点,那才需要警惕一些。
粗粗看了一下几个下跌的行业,尤其是前期领涨的行业,几乎都是类似,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向意义。就K线而言,走坏的迹象,还没出现。
哪怕是连跌两天的港股通创新药,也还站在之前支撑的布林线中轨之上,也没多少走坏的味道。
虽然调整尚未显著出现,但热点的切换却在继续中。
周二,此前领涨的硬科技普遍调整。与此同时,中证农业的大涨2.71%及突破“9·24”行情高点,便显得格外“醒目”。
关于农业板块,最近写行情时也时不时提及。比如之前写《补涨行情,发散中继续》就提过中证农业突破了7月的高点。
不过最近密切关注Wind统计的阶段指数ETF流入情况(下表为过去5日),发现资金流向集中在中证畜牧养殖指数上,那跟踪自然要跟着资金走。
下图是跟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的养殖ETF的逐日份额变动。这个ETF在这个指数下,堪称一家独大。整个跟踪中证畜牧养殖的指数基金总规模不过63亿元,它一只就占了46.8亿元。所以它的资金流向就极具代表性了。可以看到,近期一直是正流入,8月25日更出现了2.22亿份额的大幅流入。
养殖为什么强势?
我觉得总体上,还是补涨驱动。
近期大涨之后,大多数行业都已经超越了“9·24”行情中10月8日高开的点位。如果截至本周一(8月25日),农林牧渔是为数不多的最高点还在去年10月8日的行业。对于有“恐高”情节的基金持有人,中证畜牧的位置还是很宜人的。
当然,拉长指数看,更宜人。
目前的中证畜牧,距离2021年的高点,依然是腰斩水平。考虑到许多指数甚至包括万得全A都已经超过了2021年的高点,所以这个水平,不怕“恐高症”。
更重要的是,农业是一个很神奇的板块。
这种神奇体现在两点:
❶ 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动速度比较慢,所以往往商品价格大涨大跌,进而相关股票也是如此。比如2014年那波,中证畜牧最大涨幅187.42%。
2019年至2020年那波,中证畜牧最大涨幅168.74%,那种感觉就是无论万得全A如何,中证畜牧总有自己的节奏。
❷ 不惧关税。是的,今年4月7日,A股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大跌,而中证畜牧却是上涨的。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农业出口可以忽略不计,再怎么加关税,也没影响,成了避风港。
当然,现在也无需看那么遥远,也别忙着憧憬新的涨价周期、翻倍行情,既然新高,不妨关注。
如果前期硬科技的热点要“稍息”,市场总要寻找替补选手。
上面那张ETF资金流入表格中排名第一的化工,无疑是之前关注人不多,但近期涨幅很彪悍的替代之一(可惜我一直关注却没狠心下手,错过,哭)。
此外就是养殖ETF跟踪的中证畜牧以及中证旅游,不妨多多关注了。
来源:EarlETF只投基不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