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最近这一波操作,说实话有点让人忍不住笑出声。他们觉得只要不吃中国的白菜,中国经济就会被打击得很惨。这个逻辑一听就很奇怪,甚至有点像小孩赌气,仿佛说“我不吃饭你就饿死”。可是认真想想,韩国的泡菜文化那么重要,白菜几乎是命脉一样的存在,少了它,后果真的不是中国
韩国试图通过不吃中国白菜,拖垮中国经济,结果自己先受不了了
韩国最近这一波操作,说实话有点让人忍不住笑出声。他们觉得只要不吃中国的白菜,中国经济就会被打击得很惨。这个逻辑一听就很奇怪,甚至有点像小孩赌气,仿佛说“我不吃饭你就饿死”。可是认真想想,韩国的泡菜文化那么重要,白菜几乎是命脉一样的存在,少了它,后果真的不是中国承担,而是自己先遭殃。
在韩国,泡菜几乎就是餐桌的灵魂。不管是家里做饭还是学校食堂,甚至一些大排档,都离不开这一盘发酵的酸辣味。问题是,韩国本土的白菜产量并不高,土地面积有限,还经常被气候搞得收成不稳。于是很自然地,他们把目光放在中国。中国白菜产量大,价格也相对便宜,供应稳定。长期以来,韩国人其实一直靠中国白菜来维持他们的“泡菜自由”。
但有些韩国人突然起了民族主义情绪,觉得依赖中国白菜是一种耻辱,甚至喊出“抵制中国白菜”的口号。他们想象得很简单,好像只要这样做,中国就会痛得跳脚。问题是,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白菜这种东西,哪怕韩国一口都不吃,也照样有人要吃。中国的内销市场就已经庞大得惊人,别说白菜,就算十几种蔬菜同时滞销,也很快能被市场吸收。出口到韩国的那点份额,真不算什么。
真正被伤到的,其实是韩国自己的普通人。抵制一开始,韩国本地白菜价格猛涨,一些商贩干脆哄抬物价,白菜卖出了奢侈品的架势。市民去菜市场一看,价格翻倍,钱包直接受罪。学校食堂没办法,很多地方取消了泡菜供应,孩子们连最习惯的一道小菜都没了。餐馆老板也叫苦,原本一碟免费的泡菜成了奢侈,菜单只能悄悄改。
这一幕挺讽刺的,想要打击别人,结果先让自己人遭殃。我看到有韩国媒体报道,说有的家庭干脆放弃吃泡菜,甚至有年轻人开始尝试没有泡菜的饮食习惯。这听起来简直像是韩国饮食文化的一次小地震。
最后,韩国还是没办法,只能重新从中国进口白菜。毕竟民生问题不能硬撑,谁也不能把老百姓的饭碗拿来赌气。到这一步,不少人都看明白了:所谓“用抵制白菜来拖垮中国经济”,其实是自作多情。
我觉得这里面折射出来的问题还挺有意思的,就是韩国有些人对中国经济的认知,真的有点脱离现实。他们以为中国经济是靠一两个出口品撑起来的,但实际上,中国早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大体系,农业、制造业、科技,哪一个拿出来都能在世界上排得上号。白菜出口在中国整个经济盘子里,连一个小角落都算不上。
反过来,韩国对白菜的依赖倒是真的存在。特别是泡菜这个东西,几乎成了他们民族文化的标签。如果没有白菜,做出来的泡菜味道就差一大截,根本撑不起那种熟悉的日常感。这种依赖感就像咖啡对于一些上班族一样,说戒掉容易,真断了就会难受。
其实想想挺有点荒诞意味的:一场“白菜战争”,居然变成了一场文化和经济的尴尬剧。韩国人想要证明自己的独立性,结果却发现根本没法和现实过招。说到底,全球化时代,大家都是彼此需要的,哪有那么简单的绝对抵制。
韩国要是真想让白菜价格稳定,保障老百姓的生活,最理性的做法还是合作。和中国保持正常贸易,不仅白菜问题解决了,还能让农业供应链更稳。否则每次闹一次抵制,最后都要自己再低头买账,折腾来折腾去,只会让外界看笑话。
中国这边倒是没什么损失,甚至可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白菜在国内依然有人买,韩国那点需求消失,也不会对农民和市场造成决定性的冲击。相反,还能证明一点: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确实强,不会被这种小动作撼动。
这一场荒诞剧大概也能给韩国社会一点提醒。经济和文化是紧紧相连的,不能凭一时情绪去搞对抗。世界的繁荣靠的是互相合作,而不是互相拆台。要是真能从白菜这件事里学到点什么,也许是:与其纠结于抵制,不如多想想如何共赢。
来源:小维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