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陈世俊:民酒之王的守护者|名酒功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8:17 2

摘要:《名酒功勋》栏目旨在通过梳理名酒企业与核心领导人的发展与成长轨迹,寻找领导人的关键决策与企业命运转折的深度关联,提炼具有普适性的名酒企业治理智慧,树立行业标杆,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中国酒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引擎,赋能酒业人才梯队建设与代际传承。

《名酒功勋》栏目旨在通过梳理名酒企业与核心领导人的发展与成长轨迹,寻找领导人的关键决策与企业命运转折的深度关联,提炼具有普适性的名酒企业治理智慧,树立行业标杆,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中国酒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引擎,赋能酒业人才梯队建设与代际传承。

《名酒功勋》不止于记录,更在于点燃一盏灯:以真实的力量雕刻产业丰碑,以思想的锋芒照亮前行之路,让功勋者的名字,融入名酒品牌崛起的历史星河。


2024年,顺鑫农业年报显示,旗下牛栏山酒厂实现营业收入70.41亿元,同比增长3.19%,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下滑态势。更为关键的是,这份成绩单标志着牛栏山自2021年跌出“百亿俱乐部”后,首次实现正向增长。

“民酒之王”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02年的北京顺义牛栏山镇,一家老牌酒厂正经历着发展的低谷,全年营收仅1.8亿元,市场局限,前景不明。牛栏山在艰难转型中积蓄力量,期待重生。

在牛栏山的成长历程中,2002年被陈世俊视为决定性的转折点。这一年,牛栏山提出了“321战略”,此后20年,牛栏山迅速成长为年销售额超百亿的行业巨头,2019年营收达102.89亿元,在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七。

此后两年,虽然遭遇疫情影响,但是它依然顽强守住了百亿阵营席位。2020年101.85亿元,2021年102.25亿元,完成了从区域品牌到全国性名酒的华丽转身。

绝地重生:战略破局品类致胜

牛栏山的崛起之路始于2002年的战略觉醒。面对1.8亿营收的窘境,牛栏山团队展开深入的市场调研,敏锐捕捉到二锅头与北京文化的深刻渊源。

那年,酒厂推出“321”战略,明确“正宗二锅头,地道北京味”的品牌定位,开启了从生产导向到品牌驱动的关键转型。这一战略被陈世俊视为牛栏山品牌建设的真正起点。

“几乎每个‘品牌’的成功首先都是‘品类’的成功”,陈世俊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理念。为占据二锅头品类制高点,牛栏山采取了三大措施:

1、品类分割:2006年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培育特色菌种投入生产,形成独特“牛酒风格”,构建二锅头白酒风味轮;

2、文化背书:梳理“牛栏山文化—二锅头文化—京味文化”品牌逻辑,讲述“二锅头,三百年,源自牛栏山里面”的牛栏山二锅头品牌历史和文化故事;

3、结构性增长:构建了完整的价格带体系:低端有陈酿、珍品陈酿系列;中端有百年、经典二锅头等产品;高端布局魁盛号系列。

正是这一系列战略举措,为牛栏山日后百亿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陈世俊对白酒行业的深刻洞察,体现在他提出的“民酒战略”上。他敏锐捕捉到大众消费崛起的趋势,力推15~30元价格带的牛栏山陈酿。

这款被消费者亲切称为“牛二”的产品成为现象级大单品,占据光瓶酒市场近半份额。

“民酒不等同于低端酒”,陈世俊对这一战略有独到见解,“民酒是以价值定义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使命,品质优良,品牌温暖,在多元消费结构中具有普遍消费价值认同的一瓶好酒”。

在渠道布局上,陈世俊推动全国化战略。从“大北京”区域起步,逐步构建长三角和珠三角根据地,形成“1+4+N”样板市场群。

这一布局成效显著:2019年外埠市场销售占比达76.37%,2021年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牛栏山在南京、长春、东莞和苏州等地形成可复制的样板模式。

2019年财报显示,牛栏山首次破百亿,实现营收102.89亿元,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现象级企业。

艰难重生:业绩深蹲价值新生

盛宴难续,2022年,牛栏山营收跌回81.09亿元,同比下滑20.7%;2023年继续下探至68.23亿元,跌幅15.86%,与巅峰时期相比近乎“腰斩”。

面对新消费时代的挑战,陈世俊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智慧。他提出:“创新永远不是试图教育消费者,在任何时候都要迎合消费者、满足消费者”。

这一理念催生了牛栏山品牌IP“NIU2” ——代表60后酿酒大师的“工匠牛”,80后酿酒师的“创新牛”以及90后接班人的“智慧牛”。这一IP融合京味文化与潮流元素,覆盖不同年龄层次,体现了牛栏山文化创新的包容性。

面对2022年白酒新国标实施,陈世俊展现出战略定力。“只有把光瓶大单品这一块的工作做好,牛酒的重心才能稳定”,他坚定表示。金标陈酿的推出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通过科研实力和规模化效应,在保持亲民价格的同时实现纯粮升级。

转折发生在2024年。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牛栏山实现了来之不易的3.19%营收增长,白酒业务产量达37.88万千升,销量36.94万千升,均实现同比增长。

“牛栏山先于行业调整也会先于产业恢复。”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如此评价这一转折点。2024年的业绩反弹绝非偶然,而是牛栏山主动变革的成果。在“三年重回百亿”的目标指引下,企业实施了三方面关键举措:

1、产品双轮驱动战略。在传统大单品“白牛二”基础上,将金标陈酿打造为“第二增长极”。虽然金标陈酿2024年销量下滑19.8%,但公司已制定四年规划,力争2025年完成1500万箱销售目标。

2、市场聚焦策略。打好北京核心市场攻坚战,同时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两大战略市场。在珠三角市场,团队通过餐饮终端铺货、集盖返利促销等活动有效提升开瓶率。

3、营销模式创新。以“金标牛烟火气城市主题活动”为抓手,走过15座城市,联动4500家餐厅,获得近25亿曝光量。这一活动将品牌与大众餐饮场景深度绑定,在珠三角和新疆市场取得显著成效。

尽管重归增长轨道,牛栏山的百亿回归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

再攀百亿:坚守民酒 重塑自我

事实上,牛栏山的高端化困境仍然突出。2024年,以经典二锅头、百年牛栏山、魁盛号系列为代表的高档酒收入下降0.59%至9.72亿元;中档酒收入下滑1.53%至10.95亿元。而低档酒贡献了49.74亿元营收,占比仍超70%。

同时,名酒降维打击日益加剧。汾酒的玻汾通过纯粮工艺和50元价格带实现差异化突围,2024年销售额突破90亿元,在河南、安徽等市场增速超20%,对牛栏山主要价格带形成挤压。绿西凤、古井小罍等产品也加入战局。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指出:“牛栏山的传统产品定位处于大众市场,而高端产品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培育,短期营销形成的效果无法持续。”

面对挑战,牛栏山正在探索突破路径:

1、产品矩阵升级:2025年计划推出“金标牛PLUS”等迭代产品,升级品质与视觉体系;

2、渠道精耕细作:加大餐饮渠道投入,通过免品试饮、终端陈列竞赛提升开瓶率;

3、样板市场打造:聚焦乌鲁木齐、长沙、武汉等12个重点城市,形成区域辐射效应。

站在70亿营收的新起点,牛栏山已经绘制清晰的回归路线图。2025年,公司提出“产品升级+市场深耕”双轮驱动策略,明确四大核心方向:

1、强化核心产品与重点市场优势。集中资源保障主线产品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市场的领先地位。经典系列将推出更高端线产品,传统二锅头计划优化包装与口感。

2、加速“金标矩阵”培育。通过产品迭代、渠道投入和区域聚焦三大动作,力争将金标陈酿占比提升至20%以上。

3、经典品牌焕新工程。启动经典二锅头品牌年轻化,结合京味文化IP营销,强化“国民二锅头”定位,推出限量款和联名款吸引新生代消费者。

4、传统系列升级。通过工艺改良与包装创新,提升传统系列在低线市场的竞争力,逐步导入高线产品实现结构上移。

在市场布局上,牛栏山将严格执行“12123+”战略体系:巩固北京大本营;深化长三角、珠三角两翼市场;聚焦12个金标牛重点城市;打造3个以上结构升级示范城市。

“民酒不等于低价酒”陈世俊如此定义未来的价值方向,而这一理念正在重塑牛栏山的价值体系——在保持亲民价格带优势的同时,推动品牌向上突破,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从23年前的1.8亿到百亿巅峰,再到如今的70亿新起点,牛栏山的故事印证了陈世俊的信念:“很多企业为何难复兴,在于他们有着沉重的包袱,每一次小的创新,都小心翼翼,十分艰辛,终错失了机会。”

而牛栏山和陈世俊都选择了另一条路——在坚守民酒本色的同时,不断重塑自我,为下一个百亿征程蓄势待发。

来源:名酒时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