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跑一单才3块8,连瓶水都买不起!”凌晨两点,外卖骑手李师傅蹲在路边,面对手机上不断响起的接单提示音,却无心接单。曾经8元一单的价格如今已跌至3.8元,还得自费保险,李师傅无奈苦笑:“这哪是挣钱,分明是给平台打工!”事实上,外卖行业正经历一场“低价风暴”,单价持
外卖单价“探底”,骑手、商家、消费者皆受伤。
跑一单才3块8,连瓶水都买不起!”凌晨两点,外卖骑手李师傅蹲在路边,面对手机上不断响起的接单提示音,却无心接单。曾经8元一单的价格如今已跌至3.8元,还得自费保险,李师傅无奈苦笑:“这哪是挣钱,分明是给平台打工!”事实上,外卖行业正经历一场“低价风暴”,单价持续下滑,骑手、商家和消费者都苦不堪言。
骑手内卷:供大于求,单价下滑
曾几何时,“门槛低、自由度高、月入过万”是外卖行业的诱人标签,可如今“月入过万”已成为过去式。数据显示,2019年外卖骑手日均收入约200元,到2024年已不足100元。究其根源,是从业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快递行业政策收紧,大量快递员转行做外卖,同时,个别骑手“三年赚百万”的案例被过度传播,误导众多新人涌入,导致外卖行业供需失衡。此外,平台利用骑手数量增多的优势,采用“人海战术”压低单价,“你不送总有人送”的局面,让骑手们为抢单竞争激烈。
平台逐利:算法压榨,佣金过高
骑手困境的背后,是平台对效率和利润的过度追求。一方面,平台通过算法“偷时间”,用户看到的送餐时间比骑手实际接单时间长,如用户端显示45分钟送达,骑手实际只有30分钟,以此压缩配送成本。另一方面,商家需承担22%-30%的高额佣金,部分订单甚至让商家亏本。为了转移成本,商家只能提高外卖价格或减少分量,使得消费者“花更多钱,却吃到更差的食物”。而且,平台的“众包”和“专送”模式,前者无底薪、无保障,后者虽单价略高但管理严格,无论哪种,平台都是最大受益者。
恶性循环:信任受损,行业遇挫
这场“低价风暴”已波及整个行业。消费者因外卖价格高、分量少、口感差,对其信任度降低,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归堂食或自己做饭。商家则因高佣金被迫涨价,导致订单减少,平台又进一步压价,陷入恶性循环。骑手为弥补单价下降的损失,只能延长工作时间、超速行驶,甚至一天工作16小时,用“命”换钱。
破局有望:新规出台,竞争加剧
不过,行业困境并非无法解决。2025年,京东外卖以“0佣金”和“骑手社保”进入市场,直击行业痛点。这一举措引发连锁反应,大连、滨州等地餐饮协会呼吁传统平台降佣,中小商家也开始探索多渠道运营。消费者期待平台竞争能带来更合理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同时,多地政府拟出台骑手最低时薪保障政策,平台的“无限压榨”模式或将难以持续。
外卖行业本应是商家、骑手、消费者和平台共赢的局面,而非一方获利、三方受损。只有打破垄断,重构分配规则,才能让外卖行业回归“让生活更便利”的初衷。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