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生物拟变更2.82亿元募集资金投向,聚焦新药研发与业务升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23:25 2

摘要:公司此前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分别募集资金18.44亿元和2.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分别为17.17亿元和1.96亿元。2024年,公司终止“艾可宁®+3BNC117联合疗法临床研发项目”,将7亿元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新药开发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88221)发布公告,拟对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变更,以更好地契合公司发展战略和实际运营需求。

募集资金及募投项目基本情况

公司此前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分别募集资金18.44亿元和2.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分别为17.17亿元和1.96亿元。2024年,公司终止“艾可宁®+3BNC117联合疗法临床研发项目”,将7亿元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新药开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剩余2.82亿元净额及相关收益暂未明确投向。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调整后投资总额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投入金额IPO及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22.71亿元19.13亿元10.86亿元其中:艾可宁+3BNC117联合疗法临床研发项目1.80亿元1.80亿元1.80亿元小核酸药物3.00亿元3.00亿元0.195亿元长效抗HIV病毒药物2.50亿元2.50亿元0.010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50亿元1.50亿元1.40亿元其他2.82亿元2.82亿元-0.0118亿元

本次拟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情况

公司拟将原“艾可宁®+3BNC117联合疗法临床研发项目”中剩余的2.82亿元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新药研发项目”“镇痛贴剂系列产品”及补充公司日常运营资金。具体分配如下:

新药研发项目自主研发的小核酸递送技术平台及肝外靶向小核酸新药内分泌、肌肉、中枢神经等疾病治疗IND申请5000镇痛贴剂系列产品FB3002及其他镇痛类产品用于治疗肌肉、骨骼及其关节疼痛新产品的研发、产线建设、CMC委托开发费用及注册工作2000偿还银行贷款8000补充流动资金13162.05合计28162.05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及现金管理收益余额(扣除手续费)为9876.61万元,将继续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优先用于补足未来募投项目投资金额不足部分以及公司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新募投项目的具体情况与可行性分析

自主研发的小核酸递送技术平台及肝外靶向小核酸新药

公司拟投入500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早期研发。在小核酸药物领域,肝外递送技术是核心壁垒和研发难点。公司自主研发的siRNA递送载体 - ACORDE已提交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可实现siRNA分子在肝脏组织不同种类细胞的有效递送,也具有选择性靶向肝外组织的精准递送能力。

不过,该项目也面临一定风险,如动物模型与人体存在生理差异,后续试验可能出现靶向效率下降等问题;全球肝外递送技术尚未形成成熟产业化路径,若技术路线无法突破关键瓶颈,可能导致项目研发停滞或失败。

镇痛贴剂系列产品

公司募投项目“镇痛贴剂系列产品”推进成效显著,核心产品FB3002已进入CDE技术审评阶段,远红外治疗贴已取得药械注册证,生产基地具备商业化生产条件。为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拟追加2000万元募集资金,其中1200万元用于购置专业设备并升级生产线,800万元用于研发扩充。

该项目具有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强劲等优势,但也面临产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及商业化不达预期等风险。

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现阶段处于战略攻坚期,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可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提升财务稳健性,保障战略高效推进。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余额3.3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贷款2.80亿元。

本次公司募投项目变更对公司的影响及风险提示

本次募投项目变更有助于保障研发管线布局推进落地、丰富产品矩阵、降低流动性风险、优化资本结构,但也存在产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及商业化不达预期、政策变化等风险。

公司先后召开多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以上事项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监事会和保荐机构均对本次变更表示认可,认为其符合相关规定,有利于公司发展。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