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首富“栽”了,800亿资产一夜归零,钱花哪了?现状又如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4 00:16 2

摘要:凭借自己实力和运气坐上了首富宝座,也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由首富变成 “首负”,变成了失信人名单的“老赖”,她如何白手起家变成首富?她到底有怎样的魄力?她就是—周晓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名气大过马云,资产超过潘石屹。

她的一生堪称中国民营经济起飞的见证者和推进者。

巅峰时期她是浙江的“女首富”。

凭借自己实力和运气坐上了首富宝座,也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由首富变成 “首负”,变成了失信人名单的“老赖”,她如何白手起家变成首富?她到底有怎样的魄力?她就是—周晓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周晓光

1962年, 周晓光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共7人(5个妹妹和1个弟弟),那时候的农村重男轻女风俗气息严重,为了传宗接代前面一连生了6个女的,后面才生了一个男的。父母靠务农为生,生活的重担压得父母有些喘不过气全家常因粮食不足而挨饿,家里当时实在很穷。作为长女,她从小承担家务,照顾弟妹。

周晓光的童年,没有像其他孩子有什么玩具和零食,只是帮着母亲学做手工刺绣补贴家用。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做着手工。手也磨出老茧。

冬天由于没有袜子穿,出门上山砍柴脚被冻的裂开了口,并且还磨出了血泡,这些都不是她最害怕的。

她最害怕的正是春天,家里的粮食快要吃光,剩下的一点点都要播种,要忍受一个春天的挨饿。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周晓光度过了整个童年。

周晓光17岁那年,她带着母亲给的20元本钱,外出闯荡。挑着上百斤的刺绣品走南闯北,去过好几个城市,她曾辗转东北、云南等地,在零下气温中奔波,甚至都睡过火车过道,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欣喜的是,周晓光遇到了和她一起小商贩的虞云新。他俩互帮互助,无话不说,无话不谈,有相见恨晚之感。

周晓光

1985年,她们俩喜结连理,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周晓光与丈夫虞云新回到义乌,在初代小商品市场租下摊位,开启了创业新篇章。两人分工明确:虞云新频繁往返广东、上海等地采购最新款式的发饰、胸针等商品,甚至深入加工厂学习技术改良工艺;周晓光则凭借早年走南闯北练就的敏锐商业嗅觉,在摊位上以差异化选品和灵活销售策略迅速打开市场。原本计划赚够五万元便返乡的他们,仅第一年便创收十余万元,成为当时罕见的“十万元户”,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周晓光和丈夫虞云新

1992年,他们的摊位迎来关键转折——通过早年积累的行业资源,成功获得台湾某知名饰品品牌的独家代理权。这一合作不仅让摊位日均客流量激增,更暴露出供应链短板:由于物流体系不完善,热门款式常因运输延误变成滞销库存。这一困境促使周晓光萌生自主生产的念头。

周晓光

1995 年,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立“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初期就投资了 700 万元。,从200人小厂发展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首饰制造商之一。公司引入ERP管理系统,产品远销海外,甚至进入美国高端市场,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周晓光被誉为“饰品女王”如果说周晓光前期是靠实力发家,那后期靠的就是杠杆。周晓光随着事业越做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大她,不断地开始扩张自己商业版图。

她先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又涉足金融、投资、互联网等领域。

2004年起,周晓光进军房地产,收购浙江万厦,开发义乌世贸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项目。2016年,新光集团借壳上市,市值一度高达800亿元,周晓光以330亿元身家登顶浙江女首富。荣登胡润百富榜,一时间,她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为了保持对各行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房地产这种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周晓光动用了一切资源借钱。

再加上,当年上市时,她曾做出承诺,新光未来3年将达到40亿元的营业额,为维持扩张,新光集团通过发行债券、对赌协议等方式融资,但房地产项目滞销、海外石油投资失败(如哈萨克斯坦油田亏损数十亿)导致资金链断裂,结果这一目标并未达成。至2018年,集团负债总额达357亿元。

周晓光

到了 2019 年,情况愈发糟糕。公司的总负债高达 469 亿,这个天文数字让周晓光感到绝望。公司股价暴跌,市值蒸发得所剩无几。最终,周晓光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

为了填补债务窟窿,周晓光被逼不停地卖卖卖,可惜还款速度达不到欠款速度,2019年9月,集团名下3家公司申请破产

几乎一夜之间,她便从“首富”变“首负”,还被贴上了“老赖”的标签。

周晓光

现年62岁的周晓光失去住所,暂居工作地。尽管生活窘迫,她仍表示“赚一万还一万”,保持乐观态度。家人支持成为她重要的精神支柱。

如今周晓光经常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工作状态,可以看出她正在一步步走出低谷,再次整装待发。

周晓光

周晓光的商业崩塌,根源在于两大致命失误:一是摊子铺得太快,从卖饰品起家却大举杀入完全不懂的房地产和金融行业;二是借钱上了瘾,既签下高风险的业绩对赌协议,又陷入"借新债补旧债"的恶性循环。这种既要跨行抢地盘、又要靠贷款硬撑的模式,就像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最终让公司资金链彻底断裂。她的经历给所有企业老板提了个醒:扩张不能靠蛮劲,得先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这也暴露出不少民企的通病——面对资本诱惑时容易头脑发热,却扛不住市场风浪的冲击。

尽管跌落神坛,周晓光的坚韧与创业精神仍被认可。正如她所言:“再惨也不会比小时候吃不饱饭更惨”,其经历既是个人命运的起伏,也是时代变迁的注脚!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来源:小模型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