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9日讯8月29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优化科技营商‘软环境’、打造创新驱动‘硬支撑’”新闻发布会。枣庄市科技局副局长沈长遐在发布会上介绍,《枣庄市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和《枣庄市重点研发计划监督管理办法》作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基础性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9日讯8月29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优化科技营商‘软环境’、打造创新驱动‘硬支撑’”新闻发布会。枣庄市科技局副局长沈长遐在发布会上介绍,《枣庄市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和《枣庄市重点研发计划监督管理办法》作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文件,形成“管理+监督”的一体驱动机制。
两个办法以指南编制、立项评审、验收评估等关键节点为抓手,通过“制度规范+信息化手段”的创新组合,实现对研发项目的全周期管控和立体化监督,达成管理范围、监督环节、责任主体的三个“全覆盖”,打造了权责清晰、协同高效、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体系。这一制度设计既充分激发创新动能,又有效防范风险,将为枣庄市科技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提供长效制度保障。
实行“重点研发计划全覆盖”
两项《办法》适用于市级财政科技投入所支持和政策引导类的所有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以项目形式资助的科技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合作等专项任务。文件对项目的立项方式、组织实施模式及支持形式等管理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构建了贯穿全流程的嵌入式监督机制,通过常态化检查、督导评估、绩效评价及责任追究等方式,对项目管理与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
实行“管理过程全覆盖”
两项《办法》对市重点研发计划的全流程管理作出系统规范,涵盖指南编制、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过程实施到绩效验收等各环节。针对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文件细化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标准、监督重点、检查方式及操作程序,并创新性完善了公众监督机制与信息互通共享制度,通过强化全链条闭环管理,显著提升科技项目的监管水平和实施成效。
实行“责任主体全覆盖”
两项《办法》对科研项目实施和管理涉及的各类主体,如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及管理机构等,进行了全面规范,其中特别强调项目承担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切实履行申报材料审核、经费规范使用、成果转化推进以及内部监督机制建设等核心职责。在监管机制方面,进一步强化了财政资金使用与科研诚信的联动管理,实施分级惩戒,并建立动态复查机制,将责任主体的整改成效直接与后续资源配置及预算安排挂钩,从而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闪电新闻记者 李环宇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