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海创小学全体教师走进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通过沉浸式、情景化的参观体验,为教师们即将迎来的新学期注入红色动能。
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全体教师赴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
记者 潘洋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海创小学全体教师走进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通过沉浸式、情景化的参观体验,为教师们即将迎来的新学期注入红色动能。
直击历史现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是中国战区浙江及福建厦门受降区接洽日军投降的唯一地点,也是全国16个受降点中现存的两座抗战受降主题纪念馆之一。
步入镌刻着“1945.9.4”受降日期的纪念馆大门,教师们沿着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抗战场景缓步前行:侵略暴行、不屈抗战、胜利欢庆、接受投降、审判战犯……许多教师在浙江军民抗战实物展柜前驻足良久,心情也随着展品不断起伏。
“这里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游击战,显示的是无数爱国将士浴血奋战,浙江民众广泛参与,同仇敌忾,用鲜血和生命抗击侵略者!”大家情不自禁在展柜前喃喃自语。那些锈迹斑斑的大刀和泛黄的战时资料映入眼帘,正是海创小学“红色教育生活化”的生动实践。
精神传承:青年人的使命接力
在受降仪式复原场景前,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曾几何时青年人的抗战使命和如今讲台上教师们循循善诱的身影重合,但守护民族未来的责任同样沉重。当年教师在防空洞里用炭笔教识字,今天的海创小学拥有智慧教室因材施教,唯有“教育救国”的使命从未改变。
海创小学副书记、副校长金家钰表示:“在开学之初,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建立青年教师对红色教育的‘参观-研讨-转化’闭环。”据了解,海创小学党员教师占比40%,并将红色教育浸润在师生的日常点滴生活中。在海创校园里,设置了“四面旗帜敬礼点”(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每年国庆节都会在学校里举行升旗仪式,并向全校师生直播,吸引家校社联动共同参与。此外,对师生的红色教育培训也形成常态化的范式。
“海创小学要培养未来世界的中国人,既要让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国家认同),又要具备智能素养。只有这样的双螺旋培养模式,才能塑造既有中国根基又具全球竞争力的新一代年轻人。”金校长说道。
【教育者说】
站在富阳受降纪念馆内,展品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我心中满是沉重与责任——这些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教材。
曾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抗战故事,如今亲身触摸这段历史,才更懂“胜利”二字的分量。要把这里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要教他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把“不该忘、不敢忘”的信念,种在每个孩子心里。
——教师 周朝霞
我们海创小学一行人一同走进杭州市富阳区受降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重温浙江人民抗击日寇的峥嵘岁月,内心满是震撼与深思。
馆内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幅老照片,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从浙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灵活机动的游击作战,到富阳当地群众秘密支援前线的动人故事;从爱国志士舍生忘死传递情报,到普通百姓用朴实行动守护家园,浙江儿女用热血与坚守,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尤其是在受降厅,看着还原的1945 年日军签字投降场景,我仿佛能感受到当时人们压抑已久的激动与喜悦,更深刻体会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海创小学的党员教师,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初心的淬炼。我们虽未身处战火年代,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未来,我会把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对家国的热爱融入教学工作,用红色故事浸润学生心灵,引导他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教师 虞舒雅
走进富阳受降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武器、史料照片与幸存者的口述影像,瞬间将我拉回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站在“受降签字仪式”场景复原展前,看着模拟的历史画面,我真切感受到当年浙江人民赢得胜利的不易——这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千万同胞咬牙坚守的结果。
作为一名教师,此刻心中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馆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生命,开创未来”的标语,不仅是对过往的警示,更是对我们当下的嘱托。未来在课堂上,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把这些真实的历史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懂得和平的珍贵,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走出纪念馆,阳光正好,这份安宁来之不易,我们唯有铭记历史、奋力前行,才能不负先辈,守护好如今的幸福生活。
——教师 商淳贞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传承精神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将这段历史、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参观学习,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历史使命感,也更加凝聚了教师团队的向心力。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次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走出纪念馆,阳光正好,和平鸽在蓝天中自由飞翔。那一刻,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曾负重前行”。我们将永远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砥砺前行,不负时代、不负使命。
——教师 陈双
本文来自【浙江广电出版】,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