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咱们一提起七夕,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纪念牛郎织女爱情的节日,然后就被附会成了“中国人的情人节”——说起来,七夕虽然是个浪漫的节日,但并不是专属于“情人”的节日哦。
今天“七夕”,先祝观众老爷们节日快乐啊!
现在咱们一提起七夕,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纪念牛郎织女爱情的节日,然后就被附会成了“中国人的情人节”——说起来,七夕虽然是个浪漫的节日,但并不是专属于“情人”的节日哦。
七夕不是情人节
七夕又叫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等等。是一个女孩子的节日,节日主题是乞巧和祈福,因为我们古代是男耕女织的社会生产方式,所以有一双巧手,不仅是女孩子持家能力的证明,也是女性智慧的衡量标准。
所以,在七夕这天,女孩子就向“技巧之神”织女祈求智慧,可以算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主动争取。同时,也会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女孩子们比一比谁的小手更灵巧!
比如晋代葛洪著《西京杂记》就有“穿针比巧”的记载,说汉代的女孩子会在这天比赛,用彩线穿过七孔或九孔针,看谁又快又准,谁的手就更巧;
南北朝之后还有一项比较可怕的习俗,叫“喜蛛应巧”,就是在七夕夜里,抓蜘蛛放在盒子里,叫喜蛛。第二天早上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网来验证巧拙,最初是只要有蛛网就算是吉兆,唐朝要求提高了,以网越密越为巧,宋代又要求网越圆越巧。
当然啦,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前,七夕节似乎也自带一层浪漫气息,古代诗人们就喜欢在这一天歌咏爱情,我就特别喜欢秦观和李清照的两首七夕词,借着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巧与恨,是秦观的主题。轻柔多姿的云朵,在织女的手下变幻出各种优美巧妙的形态,可这样一个巧人儿,却不能与心爱的人共度美好,只能依靠飞星替他们传递着离愁别恨。
只有在七夕这天,在这个金风玉露之夜,这一对久别的情人,才能在银河畔迎来一次短暂重逢。但哪怕只是这美好的一刻,也已胜过人间千万遍的相会了。
佳期如梦幻般短暂,刚刚因重逢而聚集起来的鹊桥,转眼间却又成了离别的归路。也罢!也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们的爱情,经得起时间考验,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好过那些朝夕相处却表里不一的庸俗爱情。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有一种说法是,这首词作于李清照与丈夫婚后离居时,所以当她看到终年分离的牛郎织女都能相聚,而自己却只能遥寄相思,所以起笔就十分悲凉。
蟋蟀在草丛中鸣叫,惊落了梧桐树叶,仰望着银河与云月,想起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难得相见,人间与天上都弥漫着浓浓的哀愁。
传说他们每年七月七日这天,在群鹊搭成鹊桥的帮助下,才得一夕相会,他们的离情别恨永无穷尽。你看你看,刚刚相见,又要别离了。
最后她说,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风,看似天气阴晴不定,实则内心烦闷难耐声,是写不尽的幽怨。
尾声
淡淡幽怨的李易安、情比金坚的秦少游……
其实还有很多诗人歌咏七夕,也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比如诗人林杰的《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还有杜牧的《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唐朝的七夕。
再往前,《古诗十九首》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是汉代的七夕。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是《诗经》里的牵牛织女星。
如此多的七夕诗词,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来源:张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