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清扫莫高窟积沙时,扫帚突然捅破墙壁——轰隆一声,5万件千年文献如洪水般倾泻而出。这个瞬间堪比现代人在自家后院挖出秦始皇传国玉玺,但更荒诞的是:发现者王道士的第一反应竟是拿经卷当柴火烧水,因为“纸质厚实耐烧”。
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清扫莫高窟积沙时,扫帚突然捅破墙壁——轰隆一声,5万件千年文献如洪水般倾泻而出。这个瞬间堪比现代人在自家后院挖出秦始皇传国玉玺,但更荒诞的是:发现者王道士的第一反应竟是拿经卷当柴火烧水,因为“纸质厚实耐烧”。
素材来源于网络
给县长汪宗翰送《水月观音图》当见面礼,被评价“画工尚可,装裱太差”用《金刚经》手抄本糊窗户挡风沙,比现代人用《辞海》垫桌脚还离谱② 斯坦因的“淘宝”套路。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假扮玄奘信徒,用50块马蹄银(约现代300万)换走29箱珍宝,操作堪比用拼多多价买下卢浮宫。他写给友人的信中炫耀:“那些经卷堆得像火锅店的香菜筐,任我挑选。”
③ 伯希和的学术大劫。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带着红酒住进敦煌,白天选文献比选妃还仔细,专挑带批注的孤本。他后来在日记里写:“每夜清点战利品时,都能听见敦煌在流血。”
素材来源于网络
素材来源于网络
素材来源于网络
素材来源于网络
素材来源于网络
当大英博物馆将《金刚经》印本标注为“公元868年印刷品”时,他们刻意隐去了卷末“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的孝亲题记——就像强盗把撕碎的全家福只展示相框那般,敦煌文献的全球离散,本质是场持续百年的文明解构。
来源:温馨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