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元安禅师:同时师承两家的禅师(4)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8:58 4

摘要:纵观元安禅师的三处弘法阵地,都是在常德市,看来,元安禅师是非常喜欢常德之山水的啊。

元安禅师在洛浦山说法数年后,又来到了湖南常德市桃源县之苏溪弘法。

纵观元安禅师的三处弘法阵地,都是在常德市,看来,元安禅师是非常喜欢常德之山水的啊。

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秋八月,自知留世不久的元安禅师把主事僧喊了来叮嘱道:“出家之法,长物不留。播种之时,切宜减省。缔构之务,悉从废停。流光迅速,大道玄深。苟或因循,曷由体悟?”

通过这段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安禅师是个深守戒律简朴用事之人。更为重要的是,他更担心僧众们把短暂的时光花在那些无用之事物身上,从而没有时间修行进而体悟大道。

到了冬天,一向身体很好的元安禅师忽地生病了,但是他照样每天早晚来到教室给同学们上课。

到了十二月一日,元安禅师把僧众们召集到法堂来对他们道:“吾非明即后也,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

元安禅师在自己的尘缘只剩下一两天的时候,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接班人的问题。

他的第一个师父临济义玄圆寂前,担心自己的正法眼藏会被灭却。他的第二个师父夹山善会圆寂前,担心石头一枝会断灭。

现在轮到元安禅师自己了,他也同样担心自己的禅法不能递代流传下去啊。所以,元安禅师趁着自己还在时,赶紧对着大家说出了考题,希望弟子们中有人能正确回答,从而继承自己的衣钵。

在元安禅师的问题中,是和不是,都不对。看来,元安禅师那是要截断两头啊。可惜,此时元安禅师的门人中,无人能像三圣慧然禅师一样下得一喝,从而喝断元安禅师之牵挂。

看到师父在郑重其事的挑选接班人了,寺院的第一座站出来回答道:“青山不举足,日下不挑灯。”

第一座之答语,是则是,不过,已经落在元安禅师头上安头的话语中了。

所以元安禅师听后,马上批评道:“这里是什么时节,作这个语话?”

旁边的彦从上座站出来应对道:“离此二途请师父不问。”

彦从上座要离却是不是之二途,颇有把断要津不通凡圣之势。

但是元安禅师却继续逼拶道:“未在,更道。”

彦从道:“道不尽。”

那个岂是言语能道尽的。

元安禅师紧逼不放道:“我不管汝尽不尽。”

但是,那个不管道得尽还是道不尽,你都得道出来给我听听啊。

彦从道:“彦从无侍者祗对和尚。”

面对师父的步步紧逼,彦从一句话就把问题推得干干净净。

听到这句话后,元安禅师立即就离开法堂回方丈室去了。

到了晚上,元安禅师叫侍者把彦从喊到了方丈室,然后对他道:“阇梨今日祗对老僧甚有道理,据汝合体先师意旨。先师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且道那句是主句?若择得出分付钵袋子。”

看来,古代那些开山授徒的禅师要选定自己的接班人,实在是煞费苦心的啊。纵使彦从上座白天回答了问题,作为师父的元安禅师依旧不放心,到了晚上依然把他喊到自己的方丈室再次勘辨。

面对元安禅师的勘辨,彦从却回答道:“我不会。”

彦从依然一句话就把问题推得干干净净的,须知,不会最真切。

不过,根据彦从白天的应对,元安禅师认为他应该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的。所以元安禅师鼓励他道:“汝合会,但道。”

彦从依旧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实在是不知啊。”

看来,彦从依旧口风紧闭,依旧不肯回答师父的问题。

元安禅师一听,不由得立即就把彦从呵斥出方丈室去了。

好不容易看到有个优秀的弟子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可是他却死活不肯应对。元安禅师只得摇头叹息道:“苦啊,苦啊。”

第二天中午,另外有僧人参问道:“师父,你昨晚问彦从上座之语该如何回答才是呢?”

元安禅师回答道:“慈舟不棹清波上,剑峡徒劳放木鹅。”

说完后,元安禅师便端坐着圆寂了,享年六十五岁。

元安禅师圆寂后,弟子们在洛浦寺的西北角找了个地方建造墓塔安置了他。

在彦从和元安禅师关于接班人考试之公案中,有的人认为最终彦从上座没有通过元安禅师之考核,从而没能继承元安禅师之衣钵。

但是有的人却认为从彦从上座前面之答语来看,他是完全可以应对元安禅师最后之问题的,只是他不想接班,担心成为住持后被俗事拖累,所以说什么也不肯应对师父最后之话语。

所以五代时的报慈行言禅师评说道:“且道从上座实不会?为复怕见钵袋子粘着伊?”

南北宋交际间的宏智正觉禅师作偈评唱道:

饵云钩月钓清津,年老心孤未得鳞。

一曲离骚归去后,汨罗江上独醒人。

明末傅山无异禅师评唱道:“将迁化之时,托契于儿孙。其妙思天造情怀自别。首座彦公大有出身之路,奈何老者难以言句取则。若迹解求之,未免按图索马也。”

元安禅师除了禅宗功夫深厚外,还是个非常有文采的人,他在勘辨他人或者开示学人时,常常用文辞优美的对偶句来表达自己的禅意。所以元安禅师这种文辞优美的对偶句在当时就非常的受江湖人士的追捧,以至于元安禅师在洛浦山和桃源县之苏溪弘法时,就有个人之语录流行于江湖。可惜,这两部语录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而元安禅师的同学韶山寰普禅师和黄山月轮禅师同样深谙此道,并且在应对禅机和开示学人时,其对偶句之应用相对于元安禅师而言,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元安禅师及其同班同学之禅语不仅深含禅意,而且字数少且有文采,便于禅师们创作或临场发挥。所以,后世的禅师们也是全盘接受和光大了元安禅师及其同学的这种禅风,以至于进入宋朝后文字禅大兴于世。

元安禅师除了上述禅语外,还有很多对偶句记载于禅宗典籍中。比如:

僧问:“恁么来不立恁么去不泯时如何?”元安禅师曰:“鬻薪樵子贵,衣锦道人轻。”

僧问:“日未出时如何?”元安禅师曰:“水竭沧溟龙自隐,云腾碧汉凤犹飞。”

僧问:“枯尽荒田独立事如何?”元安禅师曰:“鹭倚雪巢犹可辨,乌投漆立事难分。”

元安禅师除了有语录流行于江湖外,还有《神剑歌》和《浮沤歌》传世。

神剑歌

异哉神剑实标奇,自古求人得者稀。

在匣谓言无照耀,用来方觉转光辉。

破犹豫,除狐疑,壮心胆兮定神姿。

六贼既因斯剪拂,八方尘劳尽乃挥。

斩邪徒,务妒孽,生死荣枯齐了决。

三尺灵蛇覆碧潭,一片晴光莹寒月。

愚人志剑克舟求,奔驰浊浪徒悠悠。

抛弃澄源逐浑沠,岂知神剑不随流。

他人剑兮带血腥。我之剑兮含灵鸣。

他人有剑伤物命,我之有剑救生灵。

君子得时离彼此,小人得处自轻生。

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高低早晚平。

须知神剑功难纪,慑魔威兮定生死。

未得之者易成难,得剑之人难却易。

展则周遍法界中,收乃还归一尘里。

若将此剑镇乾坤,四塞终无阵云起。

浮沤歌

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中漂漂见沤起。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玲珑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只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

权将沤体况余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解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元安禅师虽然禅宗功夫深厚且颇具文采,从而在当时颇有声誉,可是他的法嗣却不多,在禅史中有记录的也就数人而已,并且二传以后,元安禅师这一系的禅法就在江湖中销声匿迹了。

来源:红尘洗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