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部长:中国有900枚导弹瞄台岛,400枚打第一岛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8:31 2

摘要: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6月26日的参议院听证会上抛出这么一个数据,说中国大陆部署了超过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直指台湾岛,还有超过400枚弹道导弹能覆盖第一岛链。这话一出,马上就搅动了国际舆论圈。

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6月26日的参议院听证会上抛出这么一个数据,说中国大陆部署了超过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直指台湾岛,还有超过400枚弹道导弹能覆盖第一岛链。这话一出,马上就搅动了国际舆论圈。

现实中,中国导弹力量确实在快速增长,五角大楼的年度报告里反复强调这点,但具体数字总有争议。比方说,短程导弹主要针对台湾海峡周边,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像东风-15系列,能精准打击军事目标。

第一岛链包括日本、冲绳这些地方,美军基地密集,中国导弹覆盖这里,意味着一旦冲突,美方前沿部署就面临压力。当时美国空军和太空军项目面临可能的削减,他这么一说,无非是想多要点钱加强反导系统和太空能力。

国际上类似言论不少见,每次美中博弈升级,美方总爱拿导弹说事,但中国导弹库存到底多少,外界估算差距大,有人说短程导弹远超900枚,甚至达到几千枚级别。伊朗导弹储备作为对比,伊朗在冲突中几天就发射数百枚,中国作为大国,储备肯定更充足。

俄罗斯在乌克兰用导弹的消耗量也高,一天上百枚,中国导弹生产能力强,海军舰艇上垂直发射单元就不少,光055型驱逐舰10艘,就能装上千枚导弹。总的来说,这数据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但也反映出美方对台海局势的担忧。

肯德尔在听证会上提到的数字,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引用了美国国防部《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的内容。这份报告每年更新,2023年版就估算中国弹道导弹总数超过3100枚,其中短程弹道导弹占大头,针对台湾的部署特别突出。

报告指出,中国火箭军有多个旅级单位负责这些导弹,基地主要在东南沿海,机动性强,能快速转移位置。超过900枚短程导弹,主要型号包括东风-11和东风-15,射程覆盖台湾全岛,能携带常规或核弹头,精度在几十米以内。

针对第一岛链的400枚导弹,多是中短程类型,如东风-21,射程可达日本和冲绳,美军在那儿的嘉手纳基地就是主要目标。问题在于,可信度有多高?美国智库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就说中国短程导弹可能超过4000枚,比肯德尔说的多得多。

差距从哪儿来?一方面,美方情报有局限,卫星拍不到地下设施,中国导弹很多是洞库储存,机动发射车伪装好。另一方面,政治因素掺杂,每次听证会,美军高层总爱夸大威胁,拉预算。

2024年,美国国防预算高达8000多亿美元,空军部分用于B-21轰炸机和太空项目,肯德尔强调中国导弹威胁,就是要证明这些投资必要。中国导弹发展确实迅猛,火箭军现代化加速,东风系列从固体燃料到高超音速,技术迭代快。

比起伊朗,伊朗导弹储备几千枚,但精度和数量都不及中国。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导弹日耗百枚,中国如果面对高强度对抗,储备必须支撑至少数周,这点900枚明显不够。

海军对比更明显,中国055舰每艘112个发射单元,10艘就超千枚,全军导弹远不止陆基。他认为,真实导弹数量很可能更高,中国国防逻辑是储备充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中国导弹力量的核心是火箭军,成立于2015年,整合了原二炮部队,负责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针对台湾的短程导弹部署,主要是为了威慑和快速响应,射程300-1000公里,能在几分钟内打击台湾空军基地、港口和指挥中心。

东风-15C型是最新变体,穿透能力强,能避开反导拦截。第一岛链导弹覆盖更广,包括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号称航母杀手,射程1500公里以上,能锁定移动目标如美军航母群。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是重点,导弹从福建发射,飞行时间短,美方预警时间有限。

中国战略是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用导弹网封锁第一岛链,阻止美军介入台海。肯德尔提到第二岛链导弹超过1300枚,中程类型如东风-26,射程4000公里,能打到关岛,美军在那儿的安德森空军基地是太平洋枢纽。

远程导弹500枚,洲际400枚,针对阿拉斯加和澳大利亚,显示中国全球投射能力。五角大楼报告说,中国核弹头超500枚,到2030年可能超1000枚,导弹发射器增长快。

相比美国核武库5000枚,中国还是防御姿态,但常规导弹优势明显。生产能力是关键,中国军工体系高效,央视曝光的导弹生产线24小时百枚量产,效率超美军10倍。这让导弹储备不成问题,海军舰艇如052D驱逐舰,每艘64单元,全舰队导弹上万。

战略上,第一岛链是中美博弈焦点,美国加强菲律宾基地部署,菲律宾配置布拉莫斯导弹,台湾雄风导弹,日本西南诸岛防空,美方想筑岛链防线。中国则用导弹和海军突破,075型两栖舰进入西太,遇美日法航母编队,显示对抗升级。

肯德尔言论反映美方焦虑,中国导弹不只数量,还在质量上追赶,高超音速导弹如东风-17,让美反导系统难防。国际上,韩国部署萨德就因中国反对闹大,中韩关系冷却。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中国反制措施强硬。导弹部署逻辑是平衡力量,中国不求进攻,但确保台海稳定,外部干预代价高。

中国战略是拱卫岛链,导弹是廉价高效工具,成本低效果大。肯德尔数据点出问题,美需投资应对。总体上,中美竞争长期化,导弹成棋子,谁掌握技术优势,谁占上风。中国不主动挑事,但防御坚实,国际需理性看待,避免误判。

来源:裂谷长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