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便利、景点丰富、购物诱人、美食可口,再加上礼貌周到的服务,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开篇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认为日本是一个友好的国家吗?
作为邻国,日本一直是中国中产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交通便利、景点丰富、购物诱人、美食可口,再加上礼貌周到的服务,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日本还是不少人的投资和移民目的地。也有具体的日本政客反思过,道歉过。
但是抗战胜利已过 80 年,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始终回避战争责任。
而我们的认知也只能片面概括为日本人不是反战而是反战败、极右翼猖獗、篡改教科书等等。
今时今日,在全球权力格局重塑的时代,要管控中日关系,为新的东亚秩序奠基,我们急需提升对日本的认知。
大家好,我是陪你看世界的王骁。本期我们就从历史、国际关系、和社会塑造一起去挖掘日本嘴硬背后的系统原因。
有许多具体的日本人对中国比较友好,但是现代日本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设计出来的右翼保守国家,尤其针对中国。
1945 年 10 月 2 日,日本战败,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以驻日盟军总司令的身份占领日本,成为事实上的五星天皇。
麦克阿瑟清算了军国主义,通过了放弃宣战权的《日本国宪法》。
但是随后的国内外局势让美国人很紧张。
1947 年,左翼的日本社会党通过选举上台。
1949 年,中国解放,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盟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撤退台湾,让美国丧失了在东亚的抓手。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面临进一步挑战。
日本一下子成为了冷战时期的反共桥头堡。
美国需要一批立即可以上手,懂管理,懂生产,并且反共的政治集团。于是曾经的极右翼军国主义者再次回到了台前。
比如江湖人称满洲妖怪、满洲五巨头的岸信介,曾经是日本扶持伪满洲国殖民中国东北的重要经济官员,
再比如经济方面,同为“满洲五巨头”的伪满重工总裁、日产集团创始人鲇川义介。这些法西斯得到美利坚帝国授权,成为反共民主斗士。
另一边,美国人开始打击日本左翼,开除民选议员,逮捕领导集体。
1955 年,右翼在美国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了自由民主党,形成了一个以反共为主要共同目标的“大帐篷”。
而日本左翼,由于对议会改良抱有幻想,缺少武装斗争能力,空耗社会信任,在美国和右翼的联合打压下,最终走向瓦解。
多数西方国家都存在有影响力的左、中左、或进步主义政党,比如美国民主党、英国工党、德国社民党、法国社会党、韩国共同民主党。
反观日本,自民党几十年长期执政。
所以我们要注意,对于美国来说,扶持右的目的是打击左。但是对于日本右翼来说,打击左的目的是维持右,右就是目的。
如果没听懂,我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比如在台湾岛,民进党每天叫嚣反共反中,但是他们主要的工作是打击国民党和民众党。
美国每天叫嚣中国威胁论,但是特朗普的主要工作是打击民主党和共和党内反特朗普的建制派。
冷战以后,国际上,苏联垮台,中国改革开放,放弃输出革命。
国内,共被打败了,今天的日本共产党,早已经放弃了阶级斗争,非常卡哇伊。
日本共产党宣传片
老一代左翼文艺工作者的作品,脱离了历史背景和环境,已经变成了日本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失去了政治含义。
错过了时间窗口,左翼自然失去了战斗力,可是并不代表右翼可以高枕无忧,他们依旧需要论证自身继续执政的合法性。
自民党要维持右,不能只靠政治打压,这样的治理成本太高了,最好的是两种,一个是给钱,一个是文化塑造。
社会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在社会上混,最终都是人和人在打交道。政治权力,作为社会资源的核心部分,必然成为总发包商。
任何人,各行各业,在明面上你都可以有自由,但是私下里,只要你有进取心,你就不可能脱离所谓的社会关系。
那么不管你是表演还是真心,最终你会团结到右翼周围。
这就是右翼社会。
文化塑造上,日本当局需要从历史和民族主义中找答案。
和德国意大利不同,日本的法西斯政权没有被推翻。
去法西斯化,也是走两步,退了一步半。
今天的日本政客依旧是军国主义者的后代。
随便举例子,安倍晋三的外公岸信介就不用说了,太有名了。
麻生太郎的爸爸麻生太贺吉经营的麻生矿业大发战争财,侵占各国煤矿,使用战俘做奴工,给军队大量捐款。麻生集团直到今天还在运作。
岸田文雄的爷爷岸田正记,做过海军顾问、海军服大臣和翼賛政治会的国防委员会主席。
今天被认为亲华的石破茂,爸爸没有上过前线,但是在旧帝国陆军里头工作过。
儿子不会反对老子。
德国禁止纳粹宣传,拆除纳粹党为了纪念啤酒馆政变建造的慕尼黑荣誉神庙。
日本人依旧可以大张旗鼓穿旧军装,举旭日旗,参拜靖国神社,不断给战争分子洗白,甚至不断通过文艺作品,以混乱时期寻找人性光芒的旗帜来美化侵略。
2025 年暑假,中国电影市场火了一部《南京照相馆》和《东极岛》,与此同时,日本总共上了 7 部美化日军的电影。
电影《南京照相馆》
因为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是他们合法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诉诸于民族主义。
日本最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不单单是反华,也反俄,也反美。
一说到右翼,很多人就扯极右翼,说他们数量少。
那么我来问大家,多少算是少?百分之一算少吗?日本人口 1.24 亿,百分之一就是 124 万,124 万人极端反华,少吗?
另外,不是极右翼,就愿意反思罪行吗?
在右翼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不要说愿不愿意承认有罪行,更大可能形式,不知道有罪行,知道但不认为有罪行,认为有罪行但是不管他的事儿。
所以,与其说日本的极右翼是少数,我们未来不如换一种角度。
日本极右翼和真正愿意正视历史的人,都是极少数。而沉默的大多数属于天然保守。
哪怕是一个躺平的森系青年,就算他不关心政治,只是在社会氛围的熏陶下无意识成长。
哪怕他们对现有的政客失去兴趣,也不代表他们会转变为一个进步主义人士。
我们可以大胆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抛开一切政治纲领,假设今天有两个政客:
太郎呼吁承认反思战争罪行,禁止军国主义叙事。
二狗拒绝承认战争罪行,拒绝道歉,支持拜鬼,呼吁对外国强硬。
哪一个人更有概率当选?
事实就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当一个社会走上了右翼的道路,如果是一个和平的社会还好说,如果碰上了经济和国际环境动荡,就只会越来越右。
2025 年日本议会大选,极右翼的参政党崛起之势如同一匹黑马。而且给他们投票的,多数都是 40 岁以下的选面。
今天日本社会的右翼泛化问题,就是在这样一种制度底色上形成的。
教育,是塑造国民思想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要告诉大家,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美国许多公立学校有忠诚宣誓,俄罗斯有明确的爱国主义和热爱军队的教育。
中国有升旗仪式,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本中,1840 年以后的历史厚度和 1840 年以前的几乎相同。
日本的教科书,问题严重。
每当我们说到日本教科书问题,国内的亲日派给出的几种说法大致如下:
1、日本不像你国,日本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所以日本政府无法规定教科书
2、日本的反华教科书只占到很少的比例,并不是全民教育反华。
首先,关于第一个问题,日本的教科书需要通过文部科学省审查才可以使用。
在第一章,我们就已经和大家讲过,日本政府是一个人为打造的右翼政府。教育部门也经历了右翼化的过程。
盟军占领日本以后,清算过教育领域。
第一,禁止教育军国主义思想在政史地中的教育。
第二,教育体制从中央集权改为地方分权。选举出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选择自己想用的课本。
但是随着美国为了在东亚进行冷战,推翻了自己的改造计划,开始全面复兴右翼。1956 年,自民党执政以后,就通过了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和管理法。
第一,地方教育要在中央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地方教育委员不选举了,改为行政主官委任。
如此一来,只要右翼执政,就能不断打造保守主义的教育官僚集团,并形成代际梯队,塑造政治正确和工作习惯。
关于日本教科书说了些什么,其实已经有很多内容了,我就不赘述了。我只做一个简单总结。
很多人一说日本篡改教科书问题,就说极右翼教科书采用率很低。
日本有 8 个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采用率最高的分别是达到 50%的东京书籍版本,和 30%的帝国书院版本。
不管是采用率多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承认侵略,将侵略描述为进军,将侵华战争描述为日中战争,把南京大屠杀写为南京事件,
尤其是 30 万数字,绝口不谈。
我们中国人看到这些内容,如果是有一个基本良知和基本国家认同的人,肯定是会血压上升的。
当然,不排除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种抽象人类也有巨大的基本盘。
但是我们如果把视野从抗日战争部分放大到整个日本教科书的史观,才更好的可以去挖掘他们的问题。
日本的历史教育为了在这个拧巴的环境中给自己找出一条叙事主线,可以说是用尽了脑细胞。
英法美这些发达国家,近代有各种社会运动、产业革命、对外的胜利战争来解释自己国家的文明优越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亚非拉地区,古代有悠久的文明,近代有可歌可泣的民族解放和社会革命的叙事,来阐述自己国家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
哪怕是德国和意大利,因为他们的法西斯政府已经被颠覆,所以他们可以一方面大方承认战争罪行,一方面描述战争期间国内的反战努力。
日本最尴尬的地方就在于,起源的历史建立在中国文献的记载之上。如果都取材于中国史料,日本历史就会看起来像是中国的衍生品。
日本在近代,又扮演了一个最终吃了两颗原子弹的失败的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形象。
日本的现代,是被美国占领和改造的结果。
于是解决方案就变成了,日本的起源,变成了大量的神话教育。而近代历史,被塑造了成了带领亚洲人挑战白人霸权的圣战。
日本的战败,被描绘成了亚洲解放的殉道者。
对于现代历史,一味强调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是唯一吃过两个原子弹的国家,但是决口不聊为什么吃了原子弹。
配合着日本强大的宣传机器和文化产品,全球许多国家的年轻人,都只知道日本被美国投下过原子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被投下过原子弹。
日本的现代历史,非常强调“战后”概念,他们需要把战前历史模糊化,去主语化,去责任化。
然后强调日本是战后国际社会的重要国际社会成员,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的重要维护者。
客观来说,和平时代,大家追求经济成就,社会普遍推崇理工教育。历史教育在全世界都处于尴尬的地位。
年轻人对于学习历史并没有很强的兴趣,和平生活让人斗志松懈,多数人并不会因为义务教育就被训练为军国主义者。更多的日本人对于意识形态,是无知和冷漠。
相比冷漠,无知算是比较好的,是可以团结和教育的。
比如前日本球星本田圭佑,就曾经在推特上转发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的言论,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结果被网友教育了一番,之后他去仔细学习了历史的各种研究资料,开始公开承认南京大屠杀。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我国台湾也存在,比如在台独教育下,多数台湾人不是否认自己是中国人,而是压根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反而是在网红馆长陈之汉开始大陆直播以后,逐步有越来越多的人敢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相比无知,更恐怖的是漠视。
漠视不代表没有情感,立场不强烈不代表没有立场。
对于现代日本人来说,现在的日本史观可以给他们一个说法,帮他们躲避战争责任,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装作充耳不闻,就可以享受自我宽恕。
那么何乐而不为。
而藏在这些历史教育中,更危险的事情是,为了规避现代日本政府是法西斯政府的延续的事实,他们把反华已经构筑成了现代正义性的一部分。
无论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日本政体的塑造,还是日本民族主义文化的内在需求,亦或是日本为其现代国际地位寻找合理性的努力——
对抗中国,几乎已成为日本的必然外交选项。
这意味着,中日之间或许可以有战术上的友好,但难以建立真正的战略互信。
日本政客经常玩一些恶人先告状的游戏,把中国人的情感拿过来,踩一脚,升级为外交冲突,
然后再倒打一耙,说中国不大度,再向国内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国民对华反感,给右翼加分。
1998 年,韩国总统金大中访日期间与日本签署了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型伙伴关系的《韩日伙伴关系共同宣言》。
日本首次以联合宣言的形式向韩国就历史问题表示“痛切的反省和道歉”。
同年,中国领导人也要访问日本。日本政府明确说了,会给中国一个正式的道歉文件。
但是之后日本反悔了。
再之后,美国的 PBS 就邀请了宣传南京大屠杀的张纯如女士,和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进行讨论。齐藤邦彦就一直说书面和口头道歉是一样的。
再之后,日本突然开始倒打中国一耙,说中国不断要求日本道歉。
甚至还有媒体直接冲到中国领导人面前去问,为什么中国总是要求日本道歉。
这个言论后来也传入中国,不少的中国亲日人士,也责备中国为什么总是要求日本道歉,说日本年年道歉,天天道歉,
甚至很多亲日人士拉出来一个表,说日本各个政客哪年哪天在哪里道歉过,比记爸爸妈妈生日记得还清楚。
然后一大群拥趸就在评论区一起团建,说什么这就是中国为了反日,进行的反日教育。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同时问问亲日人士,口头和正式文件如果算同样的级别,那么为什么说好了要给一个文件,却要在国家元首访问前搞极限操作。
不单单不道歉,甚至不少的所谓的中国专家学者,也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中国人。
有个战略与管理杂志,一下子发了好几篇文章,说中国人要求日本道歉,是针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狂热、偏激的非理性言动,说这是“小农思想家”,无视全球化潮流,日本的崛起,是“亚洲的骄傲”。
日本舆论每次看到这种所谓的中国亲日学者发表这类言论,就会拿扩音器宣传他们对中国取得了外交胜利。真的是让人不厌其烦。
但是我们还是要尊重事实。
首先,日本从来没有以法律形式,以政府为主体,向中国道歉。
第二,中国政府没有要求日本道歉,中国政府说得最多的是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
这个歉,你爱道不道,论迹不论心。
究其本质,日本是美国外交与国防战略的延伸触角,而《美日安保条约》的制定与修订,确保了日本在政治与安全上牢牢受制于美国。
1951 年,在中苏缺席的情况下,美国与日本为首的 50 个国家签署《旧金山和约》,宣布日本“恢复为正常国家”,意味着战胜国再无合法理由占领日本。
紧随其后,美日签署《安保条约》,其中两条尤为关键:
第一,日本给予美国驻军权;
第二,未经美国同意,任何其他国家不得在日本驻军。
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仅仅驻军日本,还需要日本具备武装化能力
——这与美国主导制定的“和平宪法”直接冲突。
于是,日本右翼政客开始以牺牲政治生命为代价,向美国递交“投名状”。
鸠山一郎设立防卫厅,并将半军事化的警察部队改组为自卫队;
岸信介更进一步,冒着社会巨大反对和被暗杀的风险,修改《美日安保条约》,绕开和平宪法的限制,认定美国的军事行动不算战争,日本必须追随,并将协助美国建立的武装力量合法化。
结论很清晰:《美日安保条约》事实上凌驾于日本宪法之上,才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根本大法”。
对于日本民间来说,美国保护日本免遭共产主义革命的侵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美日友好被视为一种习惯。
共产主义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但是共产主义政权是一种看得见的事物,在东亚,共产主义约等于中国和苏联。
对于日本外交来说,反共的具象化操作就是反华和反苏。而反华与反苏就可以使用比较简单的民族主义叙事进行阐述。
既然要反华,就不可能承认日本对于二战,尤其是对中国的战争责任。
日本新一代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哪怕不去讨论历史,也会在情感上相对反华。要求他们反省对中国的侵略,非常困难。
哪怕了解到日本的战争罪恶,也很难对中国产生负罪感,更多的要么是反战,要么是反战败。
互联网时代容易形成舆论同温层,说话不上税,不乏有人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高喊杀得好。
从战略上,日本必须要主动参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法西斯政权只是削弱,没有垮台,是因为美国的需求。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为美国马首是瞻,是法西斯政权洗白找到正义性的最佳方案。
从战略上,日本的自觉就是美国在第一岛链的首席买办。
军事上,日本自卫队按照美军需求打造。
通过一整套制度建设,军事参谋系统最终服务的是驻日美军司令,日本的空军预警机上都有美军军官的指挥位,日本军舰平时演习就和美国军舰在一个编队。
金融上,日本帮助美国遥控亚洲盟国。
美国的世界金融机构体系最著名的是世界银行和IMF,但是在亚洲还有个IMF翻版,就是亚洲开发银行,总部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但是从1966年创办至今,11个行长全都是日本人。
日本和美国在银行内投票权都超过15%,享有关键议题的一票否决权。
外交上,日本尽力围堵和破坏中国的出海计划,我们要出海修基建,日本就参与竞标,哪怕最终亏钱搞不定,破坏了日本企业的国际信誉。
再比如,日本积极参与领导TPP,CPTPP。
日本本身的体量不足以领导这么庞大的国际组织,但是目标明确,只要能遏制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就完成了日本的任务。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希望和大家强调一下,对于日本的研究,国内有很多专家,也有很多的留日学生,我这次希望做的是抛砖引玉。
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日本的一些行为有情绪,很正常。
但是我更希望的是,我们可以超越情绪,去挖掘他们的系统,只有从系统入手,才能看到一个机制的全貌,也才能知道七寸在何处。
我觉得就像中国政府一样,其实已经越过情绪那一道坎了。
大家发现没有,当你对他有所期待的时候,有所感情的时候,是会有情绪的。
但是当无情的政治机器把他选为对手之后,就失去了情绪,不再憎恨对手,只剩下表面上的扑克脸机械回复,和开始冷静的判断与等待那个时机。
就好像教父说得那样,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
电影教夫
在说完了为什么日本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反华体制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深挖。
日本作为一个人口1.24亿的大国,国内虽然是右翼执政,但是利益集团林立,虽然右翼氛围浓厚,但是不乏有看到未来趋势,想要押宝中国的人。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们到底要如何分析和判断日本的外交战略走向。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学习,超越情绪,找到看世界的角度,用一种更加理性乐观的态度去拥抱多极化的世界。
也欢迎各位去过日本,身在日本的朋友,可以分享各位的宝贵看法,如果您觉得我说的不好,也欢迎理性客观的讨论与批评。
有了更多的干货评论,才能让我们的节目更加完整。
最后,如果你有多一点点了解这个世界,来波变得更强记录下这一刻,祝大家变得更强,我们下周再见!
来源:王骁Al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