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相邻的吉尔吉斯斯坦,地广人稀,为何会被称为“腐败”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3 23:58 2

摘要:国际透明组织2020年的清廉指数里,吉尔吉斯斯坦在180个国家中排第124位,得分才1.8(满分10分,越高越清廉),在中亚五国里也只能排倒数第三,比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强点,但跟“干净”还差得远。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接壤的中亚国家,国土面积将近2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700万出头,算得上地广人稀。

按理说,这样的地方有山有水有资源,应该过得挺滋润,可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它老被贴上“腐败国”的标签。

国际透明组织2020年的清廉指数里,吉尔吉斯斯坦在180个国家中排第124位,得分才1.8(满分10分,越高越清廉),在中亚五国里也只能排倒数第三,比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强点,但跟“干净”还差得远。

吉尔吉斯斯坦夹在欧亚大陆的中间,北边是哈萨克斯坦,西边是乌兹别克斯坦,南边挨着塔吉克斯坦,东边靠着中国,妥妥的内陆国。

位置这么关键,搁古代就是“丝绸之路”的要道,搁现在就是大国博弈的棋盘。独立以后,美国、俄罗斯轮流在这儿拉帮结派。

2005年,亲美派上台,美国赶紧在比什凯克旁边的马纳斯机场建了个军事基地;到了2010年,亲俄派又把场子抢回来,把美国人赶走了。

这么折腾,政府换来换去,哪有心思搞建设?官员们一看自己位置不稳,能捞一把就捞一把,腐败自然就来了。国际势力的掺和,表面上是给援助、建基地,实际上不少钱都进了当地官员的腰包,普通老百姓啥也没捞着。

吉尔吉斯斯坦90%的土地都是山地,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方占了大头,最高的托木尔峰跟中国交界,7000多米,常年积雪。

能种地的地方少得可怜,只有10%左右,集中在楚河谷地、伊塞克湖盆地这几个地方。

费尔干纳盆地倒是块好地,可惜大部分被乌兹别克斯坦拿走了,吉尔吉斯斯坦就分到点边角料,还得跟塔吉克斯坦抢,边境冲突没少过。

这地形把国家切得七零八落,交通不便,管起来费劲,中央政府想管都管不过来,地方势力就趁机搞自己的小圈子,贪污腐败在这儿生根发芽。

伊塞克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水量1.7万亿立方米,号称“中亚水塔”,还有库姆托尔金矿,财政收入一半靠它。

可这些好东西没让国家富起来,反倒成了贪官的提款机。

1991年从苏联独立出来后,吉尔吉斯斯坦照搬西方的总统制,没个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撑着,权力一下就散了。

阿卡耶夫是第一任总统,干了15年,本来是个科学家出身的人,搞过100多篇学术论文,挺有文化。可他上台后没多久,就带着全家搞起了腐败。

他老婆迈拉姆·阿卡耶娃直接管卖官,政府职位明码标价,卖官的钱一年能占GDP的五分之一。

其家族还把超市、加油站、国有企业全捏在手里,攒了1亿多美元的家产,而国家的财政预算才4亿美元。2005年,郁金香革命把他赶下台,可接手的巴基耶夫也好不到哪去,2010年又被革命撵下台。

从独立到现在,总理换了几十个,谁也不想着干长久,能贪就贪,权力寻租成了公开的秘密。

逃不出的恶性循环

2019年,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因为贪腐被抓,动用了6000多军警才把他拿下,可见腐败在这儿有多根深蒂固。

2020年,又因为选举问题闹了一次革命,总统热恩别科夫下台,新上来的扎帕罗夫喊着反腐,可没两年自己也陷进了争议。

政府换得这么勤,政策没个连贯性,投资环境差得要命,外商来了也得捏着鼻子给回扣,不然啥都办不成。腐败就这样成了恶性循环,越贪越穷,越穷越贪,国家愣是没翻过身。

吉尔吉斯斯坦2021年的GDP才75亿美元,人均收入刚过1000美元,三分之一的人在贫困线以下挣扎。官方定的贫困线是20美元一个月,最低生活标准90美元,可有很多人连这点钱都挣不到。

库姆托尔金矿是国库的支柱,可管理一团糟,利润大部分让官员和部族头目分了,水电站项目也是一样,建了半天没效果,钱不知道跑哪去了。

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政府还忙着内斗,外来的援助和投资也喂不饱这帮贪官,经济起不来,腐败自然就断不了根。

吉尔吉斯斯坦有80多个民族,虽然吉尔吉斯族占了70%以上,可剩下那堆小民族也不是省油的灯。游牧传统扎根深,部族观念强得要命,大家都护着自己人,裙带关系满天飞。

政府要是没点硬手腕,压不住这些派系,民族之间一有矛盾就得靠拳头解决。可现实是,政府自己都站不稳,哪来的威信管别人?

阿卡耶夫那会儿,家族势力直接把国家当自家后院,啥好东西都先紧着自己人。

南北分裂也加了把火,北边比什凯克发达点,南边奥什落得远,经济文化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北边人嫌南边人保守,南边人嫌北边人太西化,政策老是两头跑,谁上台都得偏袒自己那块地儿,另一边就不干了,矛盾一堆,腐败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的竞争力报告里,吉尔吉斯斯坦排96,垫底中亚五国。

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总量小得可怜,75亿美元在中亚五国里排最后,体量比乌兹别克斯坦差远了。2005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也签了,可执行起来跟没签差不多。

公开政府伙伴计划2017年也参加了,喊得挺响,干得稀松。国际援助来了不少,可没几个真用到正地方,钱一到就让官员分了,外商投资也是一样。

俄罗斯一直把它当后院,美国2001年到2014年在马纳斯机场驻军,土耳其和沙特还在这儿修清真寺,拉拢穆斯林势力。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这儿修路建水电站,算是下了大本钱。吉尔吉斯斯坦跟中国的关系其实挺深,吉尔吉斯族在中国新疆叫柯尔克孜族,语言文化都通。

唐朝时候碎叶城还是李白的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还把托克马克路改名叫李白路,想搞个旅游文化城。可这些合作也没能扭转腐败的局面,项目一落地,照样得过几道“关卡”,钱没少花,效果却打折扣。

经济差成这样,人跑得也多。

90年代就跑了60万人,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口,这还不算后来零散走的。年轻人一看国内没啥盼头,收拾包袱就往俄罗斯、欧洲跑,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国家的人才流失得厉害,发展就更没戏了。

跑出去的人还给它起了个“中亚难民”的外号。

老百姓在家也过得憋屈,市场摆个摊得给官员塞钱,学校老师想保住饭碗得交份子钱,连医院看病都得贿赂医生,不然排不上号。这日子过得,腐败都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那为啥腐败这么难治呢?根儿上还是治理能力不行。政府弱,管不住下面,法律形同虚设。总统制看着挺民主,可没配套的法治撑着,权力就成了私器。

阿卡耶夫那会儿,卖官卖得明目张胆,法律愣是拿他没办法。后面几任总统也差不多,上台喊反腐,下台自己被抓,抓来抓去也没见谁真把钱吐出来。

部族势力又是个大麻烦,80多个民族,派系多得数不过来,政府一压就反弹,压狠了还得出乱子。加上地形分散,地方官员跟土皇帝似的,想咋干咋干,谁也管不着。

全民参与

吉尔吉斯斯坦没啥工业,农业也就那几块地,靠山吃饭的路子走不通。金矿、水利资源看着多,可开发成本高,技术不行,管理还乱,赚的钱没多少落到国家手里。

美国、俄罗斯在这儿争来争去,可谁也没真心帮吉尔吉斯斯坦收拾烂摊子。中国投了不少钱,修路修电站,可吉尔吉斯斯坦自己不争气,钱扔进去也填不满腐败这窟窿。

土耳其和沙特修清真寺,拉宗教势力进来,表面上帮着搞建设,实际上也给自己找筹码。

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府还得应付这些外来的“朋友”,手忙脚乱,腐败的事儿就顾不下了。

吉尔吉斯斯坦的腐败还有个特点,就是全民参与。不是说大家都想贪,而是生活逼得没办法。小到摆摊交保护费,大到企业拿项目给回扣,腐败嵌进了每个环节。

政府喊反腐喊得震天响,可老百姓压根不信,谁不知道那是喊给外人听的?真干起来,还是那帮人换个马甲接着贪。

吉尔吉斯斯坦也不是没辉煌过。公元前3世纪就有文字记载,6到13世纪还建过吉尔吉斯汗国,16世纪从叶尼塞河迁到这块地儿,1876年被俄罗斯帝国吞并,1936年成了苏联加盟国。

独立前苏联管着腐败,独立后是自己管自己,管不住就乱了套。

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也不是一点希望没有。中国“一带一路”投了不少项目,修路修电站,还想搞李白文化旅游,算是给了条路。

结语

吉尔吉斯斯坦被叫“腐败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地理位置让它成香饽饽,可也成了负担;政治乱得像走马灯,经济差得没法看;社会结构又散又乱,部族势力横行;国际势力掺和进来,雪上加霜。

一堆问题攒一块儿,腐败想不来都难。要想摆脱这标签,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成的,得真刀真枪干,治腐败得从根上治,不然这“腐败国”的名号,怕是还得背一阵子。

参考资料:

1、吉尔吉斯斯坦总理辞职,月初大规模腐败弊案对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文汇报 2024-12-17

2、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贪腐严重 电价狂涨引发民愤 环球网

来源:古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