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状元榜】巴结权贵的状元——裴思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3 18:07 2

摘要: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亦各有千秋,其中有些状元的特长及趣闻成为中国历史上永恒的经典。

前 言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用于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朝,成熟于唐朝,延续至清朝末年,历时约1300年。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亦各有千秋,其中有些状元的特长及趣闻成为中国历史上永恒的经典。

裴思谦,字自牧,出身于山西运城的名门望族裴氏家族,唐开成三年(838年)时的状元得主,只是他这个状元得来的极具讽刺性,因为他不是靠自己实力考取的,而是通过关系得到的。

唐文宗时期,有位叫仇士良的太监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可谓权倾朝野。

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他性情浮薄,喜欢青楼狎妓,或许经常出入烟花柳巷的缘故,锻炼出一套巴结权贵、屈膝谄媚的功夫。一个偶然的机遇让他与仇士良结识,并很快打得火热。

那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起自己只是个秀才,在家族中实在没什么地位,便想通过疏通关系弄个进士当。于是,他便向仇士良讨要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不愿同流合污。帖子看都没看就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脸面扫地,异常气愤,并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

开成三年(838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

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

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可!”

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结果,就委曲求全地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

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

想起裴思谦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实在可恨;再想想身为主考官的高锴,有时清廉在权谋和势力面前竟又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也实在可叹!

裴思谦靠权势得到状元后,兴奋异常,又到妓女聚居的平康里游玩,并且赋诗《及第后宿平康里》自我夸耀。诗曰:“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染)桂枝香。”

诗的大概意思是:银灯斜照她的背影,她解下身上的玉佩,让它发出清脆的声响。她轻声细语,偷偷地向那如玉般的少年郎道贺。从今往后,她不再觉得兰草和麝香是多么珍贵,因为昨夜她新染上了桂枝的香气,那是高中状元的象征。

高中状元去狎妓,而且写出这种色情艳诗的,放眼中国古代史,恐怕也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官运竟然还很亨通,历任节度判官、郎中,官职逐渐升至左散骑常侍兼大理卿。到了乾符三年(876年),他从凉王傅分司的职位上被任命为卫尉卿,至终。

翻阅历史资料发现,裴思谦所出生的裴氏家族乃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在那个名叫裴柏的小村庄里,竟走出了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宰相村”。而裴思谦无疑则成为了这些光环背后的那点瑕疵。

撷生活点滴 汇世间精华

玄子原创作品 图片源于百度

来源:郦郦体坛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