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翔日记 从年销 15 万到破产边缘:哪吒汽车的十年浮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4 10:03 2

摘要:2014 年,原奇瑞新能源高管方运舟在浙江桐乡创立合众新能源,以 "让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 为愿景,瞄准 10 万元级下沉市场。2018 年 6 月,品牌正式命名为 "哪吒汽车",首款车型哪吒 N01 以 5.98 万元起售价杀入市场,凭借网约车渠道快

一、草根崛起:低价策略下的逆袭神话(2014-2022)

2014 年,原奇瑞新能源高管方运舟在浙江桐乡创立合众新能源,以 "让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 为愿景,瞄准 10 万元级下沉市场。2018 年 6 月,品牌正式命名为 "哪吒汽车",首款车型哪吒 N01 以 5.98 万元起售价杀入市场,凭借网约车渠道快速打开局面。

这一阶段的哪吒堪称资本宠儿:2017 年获华夏幸福 12.5 亿元 A 轮融资,2021 年 360 集团周鸿祎注资 29 亿元,宁德时代、宜春国资等相继入局,累计融资超 228 亿元。2020 年推出的哪吒 V 以 7 万元价格横扫三四线城市,2022 年销量达 15.2 万辆,力压 "蔚小理" 登顶新势力销冠。

然而,低价策略埋下隐患:2021-2023 年累计亏损 183 亿元,单车毛利率长期为负,过度依赖 B 端市场导致品牌溢价不足。2022 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后,比亚迪、特斯拉掀起价格战,哪吒销量开始承压。

二、危机四伏:战略摇摆中的大厦将倾(2023-2024)

2023 年成为转折之年。哪吒试图通过高端化破局,推出 18-30 万元的轿跑哪吒 S 和 GT 车型,但品牌认知不足导致销量惨淡,2023 年高端车型占比不足 5%。与此同时,供应链问题集中爆发:2023 年下半年起,宁德时代等核心供应商因欠款断供,桐乡工厂产能利用率跌至 30%。

资本层面,原计划 2024 年 6 月的港股 IPO 因股权冻结、资不抵债被迫搁置,E 轮 40 亿元融资因估值从 400 亿缩水至 60 亿陷入僵局。管理层动荡加剧危机:CEO 张勇离职后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重新掌舵,实施全员降薪 30%、裁员 20% 等激进改革。

2024 年销量断崖式下跌:全年交付 6.45 万辆,同比下滑 49%,12 月单月仅售 237 辆,广西工厂全面停产。供应商维权、经销商退网、车主 App 断网等事件频发,资金链濒临断裂。

三、破产阴云:债务漩涡中的生死时速(2025 至今)

2025 年 5 月 13 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申请破产审查,涉及债务超 1.4 亿元。这已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截至目前,合众新能源被执行总金额超 1.6 亿元,欠税 215 万元,50 万车主面临售后停摆风险。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战略失误:过度依赖低价车型导致技术护城河薄弱,研发投入占比不足 5%,智能化赛道全面失守。尽管 2024 年推出增程式 SUV 哪吒 L,月订单一度突破 3 万辆,但供应链崩盘导致交付滞后,用户信任彻底崩塌。

地方政府曾试图挽救:南宁产投、桐乡国资参与 20 亿元债转股,泰国金融机构提供 100 亿泰铢授信,但首期还款即遇阻,债转股协议面临失效。传闻中的丰田收购亦被辟谣,资本市场对二线新势力已失去耐心。

四、行业警示:新势力生存的三重困局

哪吒危机折射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典型困境:

技术依赖症:核心技术缺失导致毛利率长期低于 10%,在特斯拉、比亚迪的技术碾压下毫无还手之力。资本反噬效应:228 亿元融资未能转化为竞争力,过度依赖输血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寒冬中难以为继。战略摇摆代价:从下沉市场到高端化的转型失焦,既丢了基本盘又未打开新市场,品牌认知混乱。

结语

从年销 15 万的新势力冠军到破产审查的边缘,哪吒汽车的十年兴衰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新能源赛道从 "政策驱动" 转向 "技术驱动" 的今天,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终将被市场淘汰。这场危机不仅是哪吒的悲剧,更是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理性发展的必经阵痛。当最后一辆哪吒汽车驶下生产线时,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一个品牌的惋惜,更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深刻反思。

来源:娜默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