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中央电视台8月20日晚间的专题纪录片,首次揭开了人民军特别用途部队在库尔斯克地区作战的神秘面纱。镜头扫过英烈墙上101张牺牲战士的照片,这个远低于外界预估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与牺牲真相?
朝鲜中央电视台8月20日晚间的专题纪录片,首次揭开了人民军特别用途部队在库尔斯克地区作战的神秘面纱。镜头扫过英烈墙上101张牺牲战士的照片,这个远低于外界预估的数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与牺牲真相?
有三排黑白照片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第一排有27张照片,后面两排每排都有37张照片。这些照片加起来,一共记录了101位烈士的样貌,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过去。这些烈士的军衔各不相同,有普通战士,也有中校,他们用生命展现了朝鲜人民军在俄乌战场上的巨大付出和无私奉献。
另外,朝鲜这次派去俄罗斯打仗的部队,指挥体系让人挺意外的。带队的领导里,有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金永福上将,还有侦察总局局长李昌浩上将这些高级军官,这足以看出朝鲜和俄罗斯在军事合作上的“高档次”。
这些高级军官曾在今年五月红场阅兵时受到普京接见,印证了朝鲜参与俄乌冲突的特殊地位。观察合影照片可以发现,除了5名“常委班子”高级将领外,还有9名司令部各处处长和2名一线作战部队主官。
这样的高级别指挥体系能让打仗的行动开展得又快又好,而且和俄军那边的高层直接沟通协调起来也特别方便。这种精简又给力的指挥系统,也给减少部队伤亡提供了很好的组织支持。
朝鲜去参战的主要部队是第11军团特别用途部队,这支部队在特种狙击作战方面特别厉害,很有名气。从授勋仪式现场可见,与会人员穿着两种制服:人民军新式常服和俄式斑点迷彩服。
有分析认为,朝鲜或许会采用轮战的方式,一批一批地派部队去参加战斗。这次回国接受授勋的,很可能只是其中一个特种狙击旅,那101名烈士只是这个旅在战斗中的损失。
按照朝鲜军队的编制情况,一个特种狙击旅大概有4到5个营。这次牺牲了101人,差不多相当于这个旅损失了一个连的兵力。从伤亡比例来看,这个旅可能有300到400人得回国休息调整,伤亡率大概是25%,这个比例还是在能接受的范围内的。
朝鲜电视台播出的那些英雄事迹,真的特别让人触动。就说41岁的罗南石吧,他身上中了16颗子弹,可还是硬撑着,跟敌人的机枪火力点一块儿“报销”了;还有38岁的金哲基,他直接用身体给战友挡子弹;35岁的赵赫哲呢,腿都被炸断了,却还在战壕里爬了6个小时,就为了救受伤的战友。
从这些事迹里能看出来,朝鲜的军人都经过了特别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意志力训练。好多牺牲自己的行为,像自爆攻击敌人、用身体去滚地雷,还有大喊着“向我开炮”之类的,都体现出他们打起仗来那股子不要命的狠劲儿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这种战斗精神可能源于朝鲜特殊的政治教育体系。纪录片强调,参战部队从军事指挥员到翻译员、军医“全员参加战斗”,体现了集体主义的战斗模式。
朝鲜部队在俄乌战场上的战术运用值得关注。作为特别用途部队,他们很可能避免参与正面消耗战,而是发挥特种作战优势,执行关键任务。
从英雄事迹描述看,朝鲜军队多参与袭击战、阵地争夺和侦察任务,这些行动虽然危险,但规模相对有限,有利于控制伤亡。
同时,朝鲜部队可能更多依托俄军提供的火力支援和后勤保障,减少自身暴露在直接交火中的机会。这种协同作战模式既提高了作战效能,又降低了伤亡风险。
朝鲜选择此时公布伤亡数字和英雄事迹,包含多重政治意图。101人的烈士数字既展示了朝鲜的付出,又避免了显示过大损失引发国内质疑。
隆重的授勋仪式和追悼活动有助于强化内部凝聚力,将参战行动塑造为爱国主义的典范。金正恩亲自出面接见了那些被授勋的人员,这让这次行动有了更重要的政治意义。
对外面来说呢,朝鲜通过展示自己部队的作战能力和军人的牺牲精神,一方面让俄罗斯看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了自己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坚定的决心。而且啊,这次公布的相关数字“恰到好处”,既表明了朝鲜参与了行动,又不会让局势变得过于紧张。
朝鲜官方公布的101人牺牲数字可能只是全部损失的一部分。
但这101个名字已经昭示:在这场远离朝鲜半岛的冲突中,平壤正以精心计算的代价,换取着难以估量的战略回报。
来源:子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