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人叫陈爷爷,今年86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磨得发亮的牛皮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着“故乡·北平”。登机时我正好坐在他旁边,听他和陪同的孙子聊天,才知道这是他离开大陆70年后,第一次踏上回家的路。1949年他随部队去台湾,这一去就是大半辈子,父母早
今天在机场见证了一幕让我热泪盈眶的场景——一位台湾老兵乘飞机回大陆,当广播里传来“飞机已进入祖国大陆空域”时,老人的反应让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老人叫陈爷爷,今年86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磨得发亮的牛皮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着“故乡·北平”。登机时我正好坐在他旁边,听他和陪同的孙子聊天,才知道这是他离开大陆70年后,第一次踏上回家的路。1949年他随部队去台湾,这一去就是大半辈子,父母早已不在人世,只留下老家院子里那棵他小时候种的老槐树,是他心里唯一的念想。
飞机平稳飞行了两个多小时,陈爷爷始终望着窗外,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忐忑。他时不时翻开牛皮本,里面夹着泛黄的老照片——有年轻时的他穿着军装,还有一张模糊的全家福,照片里的父母笑容温和。“不知道老家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当年的胡同还在吗?”他轻声呢喃,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突然,机舱广播响起:“各位旅客请注意,本次航班已进入祖国大陆空域,预计1小时后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话音刚落,陈爷爷猛地直起身子,双手撑着座椅扶手,努力凑近舷窗。他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原本平静的眼神突然亮了起来,像有星光落进了眼里。紧接着,我看到他的手开始发抖,眼泪毫无预兆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一滴一滴砸在牛皮本上。
“到了……终于到了……”他哽咽着重复这句话,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陪同的孙子赶紧递上纸巾,轻轻拍着他的背:“爷爷,我们到家了,马上就能看到老家了。”
陈爷爷没有擦眼泪,反而把脸贴在舷窗上,像个孩子一样仔细看着下方的景色。从高空望去,大陆的山川河流清晰可见,成片的农田像绿色的地毯,高速公路蜿蜒如银带。他指着窗外,激动地对孙子说:“你看,那片山像不像咱们老家后山的样子?还有那条河,说不定就是永定河呢!”
周围的乘客也被这一幕打动,有人悄悄抹眼泪,有人轻声安慰陈爷爷。后排一位阿姨递来一杯温水:“大爷,别急,马上就能落地了,回家多好啊。”陈爷爷接过水杯,连连道谢,眼泪却流得更凶了——这是他时隔70年,第一次喝到来自大陆的水,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故乡人的温暖。
我看着陈爷爷紧握牛皮本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流。70年的等待,70年的思念,都在“进入大陆空域”这一刻有了归宿。他的眼泪里,有对故乡的眷恋,有对亲人的怀念,更有对“回家”这两个字的渴望。
飞机开始下降时,陈爷爷慢慢整理好衣服,把牛皮本抱在怀里,像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他对着舷窗轻声说:“爹,娘,儿子回来了,回来给你们上坟了。”
下飞机时,我主动帮陈爷爷提了行李,看着他牵着孙子的手,一步步走向出口,背影里满是踏实与安心。阳光透过机场的玻璃幕墙洒在他身上,仿佛在为他的归途镀上一层温暖的光。
原来,“回家”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它是跨越海峡的思念,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是无论走多远、隔多久,都永远不会变的牵挂。今天的这一幕,会永远留在我心里,让我明白:海峡再宽,也隔不断血脉相连;岁月再久,也冲不淡对故乡的眷恋。
来源:禅拳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