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轩尼诗李察的琥珀色液体从高跟鞋尖滴落,浸湿了KTV包厢的波斯地毯,隔壁大学生正就着白开水咽下打折薯片——我们是否真的活在同一个星球?
当轩尼诗李察的琥珀色液体从高跟鞋尖滴落,浸湿了KTV包厢的波斯地毯,隔壁大学生正就着白开水咽下打折薯片——我们是否真的活在同一个星球?
一瓶酒的价值等同于普通人三个月的薪资,为何它的归宿不是喉咙而是脚踝?当清洁工用冻裂的手擦拭溢出的酒渍时,可曾想过自己时薪竟不如地毯吸收的液体贵重?
有人用黑桃A香槟冲洗水晶杯,声称“这才配得上法式鹅肝的余韵”;三公里外的麻辣烫摊主,却在盘算要不要多撒一撮味精留住顾客。
当鱼子酱成为美甲材料,城中村的主妇正用缝衣针修补孩子磨破的校服——究竟是谁在制定这套荒诞的价值标准?
那些被红酒浸泡的脚踝,与被泥水泡烂的解放鞋底,难道不都是人类行走于世间的凭证?
直播网红用15秒洗鞋视频赚取快递员15小时的血汗钱,算法推送的“成功学”鸡汤下,建筑工人手机里未读的工资到账短信正在过期。
当二手平台热炒“富豪同款洗脚券”,菜市场里的大妈仍在纠结要不要多买半斤打折青菜——我们嘲笑他人被消费主义绑架时,是否看见自己脖子上隐形的价格标签?
有人相信在威士忌河流中洗净双脚便能跻身上流社会,却不知隔壁包厢的富二代正用劳力士绿水鬼开啤酒瓶盖。
当打工者把空茅台瓶灌满自来水摆在出租屋博取点赞,真正的权贵早已将奢侈品目录折成纸飞机投向夜空——这场全民参与的荒诞剧里,观众席与舞台的界限何时变得如此模糊?
凌晨四点的城市,代驾司机数着宾利车尾灯等待黎明,清洁车将镀金果盘与残羹冷炙一同碾碎。
当太阳升起,高跟鞋与解放鞋同样沾满露水,柏油路上却映出截然不同的倒影——那些在霓虹灯下被酒精模糊的边界,是否会在日光中显露出真实的裂痕?
或许该问问自己:当KTV包厢的狂欢成为时代底噪,我们是要继续合奏这支变调的夜曲,还是该开天鹅绒窗帘,让真实的光照进来?
来源:小山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