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东海境域内,秦属东海郡胊县管理,两汉时期不同时期,县境域内分属胊县、东安(侯国)、曲阳(侯国)、平曲(侯国)等县管理。南北朝之后,主要是属胊山县及海州管理。
历史上,东海境域内,秦属东海郡胊县管理,两汉时期不同时期,县境域内分属胊县、东安(侯国)、曲阳(侯国)、平曲(侯国)等县管理。南北朝之后,主要是属胊山县及海州管理。
一、古海州地区官员概述
古海州的社会管理机构虽然很多,可以说是“大”,但辖区里的老百姓跑了,地也荒了,管理事务很少,但官员岗位却还一个没减少。如果是好官那还算可以,如果是不好的官,老百姓就倒霉了,人浮于事、浪费钱财。这是《隆庆海州志》的作者张峰的感叹:“州之图里至一百十六,可谓大矣。今土荒里并,民淳事简,又无车马往来之烦,官尚旧额,似可省也。官而贤则可;如不贤,懦者坐食以耗国,能者生事以扰民。……夫建官者,使事浮于食,勿使食浮于事……。”
自秦汉以来,管辖今东海县境域的州官们的官称也不一样,有太守、刺史、团练使、知州、经略使、通判,等等。一直到了明朝才基本稳定下来,“知州”成了这一区域的最高长官名称。这些最高长官都在海州驻地,很少到辖区视察。据史料说:古代的行政长官未经允许是不准外出,有关检查工作均有分管工作的下属去执行。但我们看到地方志上有州官游山玩水的诗作,这似乎又反正了他们可以外出。
可见,古代有些管理制度并不如今天人们所理解的那样。不去辖区乡郊边区体恤民情,或许是因为远离州城的贫穷地区社会治安差,老爷们不敢贸然前往,这说明了官民矛盾的尖锐。据古海州志记载,似乎只有明朝崇祯年间的海州知州蔡世承,曾到古海州西部私访视察。
二、古东海县境域的最高官员名录
连云港地区现存的三大古志《隆庆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有古海州地区最高长官名录,本文简摘名录如下(说明:名单来自多本史书,记载标准不同,可能有错讹):
汉朝:东海太守汲黯、尹翁归
南北朝时期宋:海州刺史 李浑、马仙琕(天监中守朐山)、袁灿(东海太守)
南北朝时期齐:青、冀二州刺史 桓和、昌义之、王神念、张稷、徐子彦、元罗、明少遐、程灵洗、羊鹍、萧退、阴子春。海州刺史(治龙沮):杜弼、李浑、祖珽、段孝言。皇甫肃(东海太守)
南北朝时期周: 海州刺史 李基
隋朝海州刺史:王谟、房恭懿、李亮
唐朝:吕让,海州刺史(《康熙志》补)、东海太守 裴宽、海州刺史:萧觊、姚彝、崔大方、李裕、韦岳子、杜令昭、李邕、李晏、李行言、朱用芝、齐阙名、吕阙名
五代梁: 海州刺史 刘知俊
吴 :海州团练使 徐景迁、海州团练副使 王绾、海州刺史 陈宣、知海州 王岩
五代南唐 :海州刺史 郑匡国、严恩、刘彦征
宋代
海州团练使 曲端(未上任)、海州团练副使 田锡、董俨、朱服、丰稷、陈过庭
海州刺史 梁彦超、孙方进、乔维岳、蒋绩知州:胡旦、王博文、刘湜、祖无择、崔公度、 陈阙名、孙洙、孙冕、郭知章、吕望之、陆佃、曾肇、王觌、王祖道、王襄、沈锡、鲍由、田升之、张叔夜、洪拟、钱伯言、孟忠厚、魏龢、魏胜、薛安、贾涉、徐晞稷、周岱、赵东、张汉英
西海州知州:丁顺
通判海州:郎简、赵概、石延年、李清臣、傅显道、向持正、刘居实、李汇、侯畐(需要说明的是,宋朝时期的“通判”也相当于一把手)
金:海州经略使 从坦、阿布哈努色尔、完颜辰尔、完颜霆(经略副使)
元朝:孟德、臧梦解、赵霁、可温、魏荣、赵雍、张衡。廉青山、萧谧
明朝
洪武年间:陈德辅、田植、 陈倧
永乐年间:刘瑄正统年间:谭广、秦失名
景泰年间:董鼐
天顺年间:汤沐、王显
成化年间:陶炳、郭时贤、蔡晟、陆远弘治年间:陈廷珪、侯镗、孙骥、张勉学
正德年间:刘戢、王泳、赵儒、 王瀚嘉靖年间:廖世昭、蔡绍科、曹曙、李锦、谢纯、王子谨、郑时举 洪庭实、王同、钟岳、吴必学、王宾、李元生、钱腾蛟、高瑶、陈邦瑞
隆庆年间:吴敬夫、杨本俊、周世臣,郑复亨
万历年间:刘秉中、宋儒、陈立中、蔡光、邵甄、李正春、张允绅、李联芳、吴腾龙、廖澜、路晔(煜)、王载阳、周 燧、孔贞樗、刘克修、刁 良、杨 凤
天启年间:刘梦松、翁承选、段九章
崇祯年间:王崇士、刘光祖、朱允恭、陈维恭、唐喜起、杨光宾、周谏、蔡世承。
清朝
顺治年间:陈培基、陈尔靖、任三奇、刘兆龙、刘瑞远、
康熙年间:颜光秀、夏一凤、 马中矩、毕秀、胡芳先、孙明忠、赵之鼎、陈一化、万萧裔、刘天宁、陈鹏年、马云会、杨宗礼、冯超、单畴书、焦献猷
雍正年间:李震、杨士昌、刘焕、郑谦
乾隆年间:商盘、赵士朗、高廷献、汪文、许松、赵思质、邬承显、魏廷会、李兆玉、钱汝恭、姜顺蛟、李源、徐名标、王发桂、福通阿、五宝、余中行、沈涟、王鸣珂、周凤岐、张抡甲、牛翊祖、何廷模、吴文炳、林光照、范国泰、李逢春、田文龙、简贵发、李学颖、任兆炯、吕燕昭、任兆炯、王朝飏、汤元芑
嘉庆年间:缪廷玢、安纯仁、缪廷玢、朱敬修、唐仲冕(回任一次)、孙源潮、廉方正
三、小结
以上这些,就是清嘉庆年间之前,统治东海大地的最高级别官员。对于史书中记录的官员名单,《隆庆海州志》张峰认为:自古以来,海州的官员太多了,能记入史书的,应当是“非卓然有善政”。所以,他在史书中记录的就有所挑选,只有为数不多的名字记载在史书中。到了清朝,特别是《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则把所有的州官等相对重要的官员都记录在册。这是编纂要求不同所致。(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来源:基础教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