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一条条脏乱差的臭水沟,如今已变成居民家门口散步的好去处,水质与央督时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委(以下简称“环资工委”)2024年工作的亮点,该工委“333”干部何纳轮首先提到的是监督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
“曾经一条条脏乱差的臭水沟,如今已变成居民家门口散步的好去处,水质与央督时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市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委(以下简称“环资工委”)2024年工作的亮点,该工委“333”干部何纳轮首先提到的是监督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
去年,环资工委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积极履职,围绕水污染治理、绿美中山生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公园建设管理等议题开展监督调研活动,同时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对贯彻实施《中山市停车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情况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为推动绿美中山生态建设贡献了人大力量。
南朗生态补水湿地项目。 通讯员供图
监督推动中山水污染治理
据了解,环资工委的主要工作是对中山环境与资源保护、城乡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和执行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对相关工作进行视察调研等。
按照工作安排,去年11月环资工委连续一周开展了水污染治理专项监督活动,组织人大代表们前往三乡、坦洲、东凤、阜沙镇,实地调研了市政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养殖池塘尾水治理、农村支管到户、绿美河涌建设等情况,并检查了马角涌、六村涌等河涌的治理成效。
“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河道清淤、管网建设、池塘尾水治理、厂网一体化、绿美河涌建设等工作进度的意见建议。调研报告也获得了市委领导的肯定批示。”何纳轮说道。
事实上,这只是环资工委开展水污染治理监督工作的缩影。近年来,中山直面水污染难题,坚定不移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2022年,水污染治理被列为市人大“一号议案”,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山十大民生实事。三年来,环资工委持续参与水污染治理监督工作,共组织了16次水污染治理视察活动,组织人大代表下沉基层参与水污染治理监督工作累计超过160人次,并向市委提交了7份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报告,得到市委的肯定和采纳。”
在市委全面统筹和市人大常委会以及各级人大代表的全过程监督下,市政府在治水攻坚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突破。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市劣V类河涌占比首次降低至35%以下,目前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全市106条主要河涌基本消除劣V类,清淤总量居全省前列。我市养殖池塘尾水治理改造经验,更是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助力中山停车场规范管理
“这个停车规则怎么设置的?”
“智慧停车项目进展怎么样?”
2024年7月11日,位于小榄镇的新华中路、北秀路等重点路段吸引了10余名人大代表们前来调研。代表们一路视察,一路询问详细了解小榄镇“智慧停车”项目整体规模、停车泊位设置原则、收费规则等情况。
这样的场景在去年夏天并不少见。何纳轮介绍,《中山市停车场条例》公布已有三年多,为了解条例落实情况,2024年6月至8月环资工委组织交通建设、汽车销售等领域以及提交相关建议的人大代表,前往多个镇街重点路段开展《中山市停车场条例》执法检查。同时组织9个市直单位和23个镇街对照自查情况表逐项自查。
除了现场执法检查,环资工委还组织人大代表前往东莞市等市学习考察停车管理工作,并向全市人大代表发放专题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建议。
综合执法检查结果,环资工委针对法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停车资源供给、规范村(社区)停车管理、盘活停车资源、有效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加快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等意见建议。“我们撰写的执法检查报告已送到市政府研究处理。市政府将会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关反馈。”何纳轮说。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慧
本文来自【中山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