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校结核病防控 疾控专家答疑五大热点问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3 14:23 1

摘要: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近些年,我国每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60多万例,其中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数的4%-6%。从报告年龄来看,15-24岁年龄组约占学生报告发病总数的85%,即高中阶段、本专科阶段的学生。3月24日是第30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近些年,我国每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60多万例,其中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数的4%-6%。从报告年龄来看,15-24岁年龄组约占学生报告发病总数的85%,即高中阶段、本专科阶段的学生。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3月22日,记者联系采访了陕西省疾控科普专家库专家、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邓亚丽,针对学校结核病防控的五大热点问题重点答疑。

热点一:结核病易传播?

专家答疑:结核杆菌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以肺结核多见。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唱歌时,结核菌就会通过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可能受到感染。如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随地吐痰,痰中的结核菌还可以通过尘埃飞散在空气中被其他人吸入后造成感染和引起发病。

一个未经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平均每年可传染10-15人。肺结核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病变会破坏正常肺组织,影响呼吸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热点二:学生群体为什么容易中招?

专家答疑: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机体免疫功能不全,且学习压力大,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常常晚睡早起,饮食不规律,体育锻炼少,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有些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设备和管理不够规范,如果有学生患病,同宿舍、同班的密切接触者容易受到感染。学生、家长、老师对肺结核病知识了解不够,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很难被及早发现。此外,一些患病学生因为担心休学、影响中高考等隐瞒病情,致使密切接触者筛查等工作不能及时开展,有的甚至带病上课,造成结核病进一步传播。”邓亚丽提醒。

热点三:怀疑得了结核病应该怎么办?

专家答疑: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的可疑症状。近一半早期患者症状较轻微,常被误认为是“感冒”或“气管炎”。如果自己或周围人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检查,一定不要隐瞒病情,要主动向学校报告,绝对不能带病上课。

结核病不是不治之症。严格遵从医嘱,按时规律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90%及以上的普通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好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被诊断为肺结核患者后,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开具“休学诊断证明”,学校将为学生办理休学手续。当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好转,达到复学标准后,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会开具“复学诊断证明”,学校将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

热点四: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需要做筛查吗?

专家答疑:密切接触者筛查是发现学校肺结核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所有肺结核患者,以阻断传播;另一方面,对筛查发现的潜伏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降低发病风险,减少续发病例。

邓亚丽解释说,开展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主要是为防止肺结核患者带病入学,造成传染,威胁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根据不同学龄段特点,筛查方法不同。比如对大学新生,主要采取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X线胸片检查;对高中新生则主要采取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和结核感染检查;对小学及初中非寄宿录取新生主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和密切接触史筛查。

热点五:如何正确预防肺结核?

专家答疑:四个方面重点关注。一是接种卡介苗,这是我们每个人出生后接种的第一针疫苗,对于预防儿童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防护效用;二是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结核病患者,防止传染给他人,这是目前最重要的防控手段;三是保持教室和宿舍开窗通风,学生群体日常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之余,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抗结核病的能力;四是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新近潜伏感染者应积极开展预防性治疗。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来源:前方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