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尽头的反思:活着是王道!从去世的北大博士黄丹丹想到了于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20:09 2

摘要:她们,在短短的人生中,是那样的学业出色,职业生涯出色,一路从学子到博士,从普人到专家,却早早因病离开这个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黄丹丹

文|蔷薇紫

她们,都曾经是天之骄子;

她们,都曾用力和努力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她们,都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女子;

她们,在短短的人生中,是那样的学业出色,职业生涯出色,一路从学子到博士,从普人到专家,却早早因病离开这个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

在生命的尽头,他们也在反思:为什么得癌症的是自己?

为什么不能和他人一样,学到老、干到老、活到老?

为什么自己不能够看到子孙满堂,颐养天年?

图片来自网络:黄丹丹

8月15日晚,北大医学博士黄丹丹与病魔抗争8个月后,因白血病去世,年仅36岁。

她出生于河南农村,凭借努力考入南昌大学临床专业,后保送至北大医学部攻读博士,并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肿瘤科工作。

黄丹丹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色,参与全国肿瘤MDT比赛并多次获奖,还参与国家卫健委的全国巡讲任务。

2024年12月底,她被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或B细胞淋巴瘤,最终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晚期IVB期。

尽管病情严重,她坚持在抖音记录抗癌经历,希望为其他患者提供帮助。

黄丹丹回忆:

回顾病史,我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有迹可循,我在各个阶段都努力付出。

从小学到研究生再到工作,我一直追求完美,过于认真细致,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可能正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忙碌、熬夜,靠能量饮料提升精神,她觉得可能自己真的是累了。

慨叹和悲怜之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优秀的女性:复旦抗癌女博士于娟。

图片来自网络:于娟

于娟2009年确诊乳腺癌,2011年4月19日去世,著有抗癌日记《此生未完成》。

她大学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她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

2007年,于娟在挪威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后来回国,她成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一名讲师。

2009年,于娟突然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晚期。

她陆续写了70多篇抗癌日记,后被其丈夫编辑为书籍《此生未完成》。

图片来自网络

纵然凭借聪慧与努力成为人群中耀眼的星辰,在疾病面前,一切归零。

她在微博日记里剖析自己患癌的原因,首当其冲的便是长期熬夜: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自己几乎从未在12点前入睡,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更是家常便饭,甚至通宵不睡。

直到癌症降临,她才深切体会到“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这句话的分量。

她说: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回首过往,于娟一直全心全意地扑在学业和事业上,从准备考研开始,家里的事情她几乎就不再过问了,到后来出国留学,更是和家人天各一方。那时候总觉得日子还长,先忙完事业才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因此忽略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那些深夜里埋头苦读的时光,那些为了赶项目而熬夜加班的日子,在癌症面前,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

她有个可爱的,不到三岁的儿子土豆,她说:

我多么希望能多活几年,哪怕只是几个月,能看着我的孩子长大一点点也好。

她特别惦记和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土豆,可惜,她还是离开了2岁多的孩子而去。

于娟病逝10年后,她的丈夫赵元彬发文说:

十年了,我依然想念于娟,她爱的光头一直没有再婚,儿子成了学霸,于妈妈在山东种出了一片森林……

她夫妻恩爱,儿子可爱,父母独女,遗憾啊!

于娟的儿子土豆长大了,也常常思念她。

可惜,再也见不到她。

两位优秀女性在癌症晚期,首当其冲的思考就是:活着才是王道!

那些违背身体本能的凭着青春年轻的熬夜和奋斗,如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时候,最后都是后悔的。

当你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难过的时候,可以去睡觉;

当你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解不开的时候,可以去睡觉;

当你忙着事业忙着工作的时候,别忘了:早点睡觉。

你是凡人之躯,不是金刚之身,至少少熬夜,少点不健康习惯,能让你的身体有好一些的要素。

图片来自网络

在喧嚣尘世中,我们总是忙碌奔波,追逐着那些被视为成功与幸福象征的事物,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忽略了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

从于娟到黄丹丹,她们在生命尽头的日记,为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让我们得以在她们的文字中,探寻生命的真谛,反思生活的意义!

爱自己一点点,其实就是拯救自己一点点。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阅读、点赞、评论、关注和转发。

悠悠一抹紫,

淡淡蔷薇香。

浓浓繁花处,

悄悄笑春风!

来源:李粒粒LiLiL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