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昌平街巷的脉搏里,在社区楼宇的呼吸间,人大代表围绕代表职能,成为民声的倾听者、政策的传递者、改革的推动者,更是每一位居民身边可触可感的同行者。 今天,我们正式推出「人大代表在身边」栏目,旨在搭建一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数字桥梁,让履职故事被看见,让百姓心声被听见
人大代表在身边
.
在昌平街巷的脉搏里,在社区楼宇的呼吸间,人大代表围绕代表职能,成为民声的倾听者、政策的传递者、改革的推动者,更是每一位居民身边可触可感的同行者。 今天,我们正式推出「人大代表在身边」栏目,旨在搭建一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数字桥梁,让履职故事被看见,让百姓心声被听见。
昌平区南口镇水厂路
有一首快板儿
是这样传唱的
连续五届当代表、暖气不热天气寒、跑前跑后他积极、建公厕来搞绿化、安装探头警示灯、群众一一都满意、都满意!
这首口耳相传的快板儿名是
《值得夸赞的人大代表》
大家口中的这位代表叫苗广义
是昌平区连续五届的人大代表
今年是苗广义任昌平区人大代表的第22年
22年间,一辆“铁骑”摩托车走遍南口的大街小巷,20余本民生观察日记,1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搭建了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桥梁。
22年间,先后提出社区公益性就业、改造老旧公共厕所、拓宽道路、延长公交车运行线路、增建公办幼儿园等267件建议,其中180件都得到了办结,见证了一个基层人大代表为民代言的责任。
向优秀代表学习“取真经”
“2003年12月,我当选为昌平区第二届人大代表,当时既感到激动,又感到压力。激动来自于选民对我的信任,压力来自于初为人大代表的责任。带着困惑与迷惘,我第一次登门向艾存义代表求教。”虽然是20多年前的往事,但苗广义依然记忆犹新,第一次见面是一个周二的下午,迎接我的是一位面容慈祥、衣着朴素的老人。这就是南口镇大名鼎鼎的,敢于向“铁老大”、“电衙门”、“叫板”的艾存义——艾代表。
在随后的人大代表履职中,苗广义就跟着艾存义代表学习。“三学一心一讲”履职法,就是苗广义在学习中总结出的。
“三学”就是平时学、会上学、重点学。“人大代表不能是门外汉,要想意见提的准、提的好,就要学。”苗广义解释道。
“一心”就是心内有百姓,才能当好人民代言人。苗广义有个习惯,兜里总是揣着个小本子,日常工作中,上下班的路上,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人向他反映问题,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会耐心地倾听并记录下来,经核实、整理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督促和协助每一件具体事项的落实。
“一讲”就是提出的建议要讲究方法,反映的问题真实可靠,提出的解决方案切实可行。别看苗广义平时没事儿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到人代会上他总是抢着发言,为了不占用太多的时间,他一般会说一两个关键的建议,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人大代表苗广义(右二)与两位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
查看项目施工后的现状
苗代表对所提的每一件议案建议,都会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深入到生产、生活的第一线,看现场、找结点、听群众反映,记笔记、查资料、拍照片,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材料,使反映的问题有理有据。冬天5点多实地察看没有路灯照明的公交站、午休上街数废旧电线杆、摸黑了解居民停电情况、步行沿河道查找污水源头、爬屋顶勘察居民住房危房……二十多年来,经他手提供的材料,反映的问题,没有与事实不符,更没有夸大其词的。由于建议反映的问题真实可靠,提出的解决方案切实可行,因而,很多建议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目的明确,肯下功夫,讲究方法,是做好人大代表工作的法宝。”苗广义说,这是他跟艾存义代表学习到的经验。
6年助力170多名职工老有所养
说起南口地区“五七连”职工养老保险的问题,让170多名职工老有所依的事,是苗广义为群众解决困难中最为曲折的,也是用了6年的时间才彻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60年代末70年代初,南口镇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将企业职工的家属组织起来,成立“五七连”或“五七工厂”,从事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服务工作。80年代“五七工厂”先后解散,相当部分“五七工人”从此成了永久性的失业人员。由于这部分人员没有退休养老金,只能靠政府每月发的200元生活补助金维持生活。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五七老工人”生活非常困难。2004年,是苗广义当选区人大代表的第二年。10多名“五七连”老职工找到苗广义反映养老保险的问题。得知此事之后,苗广义先后到南口机务段、南口火车站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随后,苗广义又到昌平区人力资源社保局查阅当年的档案,查找问题的根源,并得到了当年企业没有办理招工手续的答复。
人大代表苗广义(左一)与承办单位负责人回访建议办理情况
当时作为社区居委会主任的苗广义,一方面要到现场耐心安抚这些职工,避免大家有过激的行为。另一方面利用代表身份与昌平区相关部门反复沟通。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苗广义的头发白了一片,嘴里起了大水泡。
为了推动问题彻底解决,苗广义一趟趟到这些“五七连”职工的原单位,与单位负责人反复沟通,对方终于同意派人与职工代表面对面的沟通。
“第一次的座谈会上,双方争辩非常激烈,意见难以取得一致,最后以失败告终。”苗广义回忆,随后又召开了3次座谈会,在最后一次座谈会上,双方通过最终协商,从2005年开始,170余名“五七连”的职工,每人每月医疗费用由企业报销50%,且补贴生活费100元。
不久,几名“五七连”职工,再次找了苗广义,给他提供了长沙、东北地区对“五七连”职工退休金解决的方法。“这些方法值得借鉴,也许成为解决此事的转机。”苗广义根据职工们提供的线索,从网上搜索其他地区解决的措施以及相关政策。
从2005年到2008年,苗广义开始连续在区人代会上提出关于“五七连”职工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的建议,2008年,市相关部门做出答复,涉及“五七连职工”的问题目前正在制定相关政策。2009年,苗广义又委托市人大代表向市人大提出建议。不久,市人力社保局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五七连”这些职工从2010年开始补齐保险,从2011年开始领取退休金。
当年68岁的王仁义,握着第一笔退休金时,激动的热泪盈眶,拉着苗广义的手,不停地道谢,久久没有放开。
“苗主任是个好代表,他把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昌平区南口地区的很多居民提起苗广义,都纷纷伸出大拇指夸赞。这些人里,包括解决了“住在存在安全隐患老旧平房”的居民、“保险与社会相衔接问题”的随军家属、“增建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孩子们……老百姓的事儿,就是我自己的事儿。”苗广义说。
苗广义与社区居民唠家常
爱较真、勤走访的“铁骑”代表
苗广义所在的昌平区第27选区,包括南口镇水厂路社区和玻璃公司社区,有社区居民1万余人,其中户籍选民3000名。在这里,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大家都知道有个爱较真、勤走访的“铁骑”人大代表。这也成为苗广义履职的基础。
南口镇常住居民近10万人,有40%的居民住在平房区,多数为退休职工和老年人。南口镇城区内有公厕83座,其中旱厕55座。由于无取暖设施,冬季大小便结冰,夏季蚊蝇滋生、臭味扰民,且公厕墙体老化破旧,卫生状况差,清理难度很大,部分公厕只能靠人工清掏,想要改造却因历史、产权及附近居民的实际需求无法拆除。同时城区内公厕产权单位较多,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和非经资产剥离后,物业企业和产权单位对厕所管理责任不明晰,推诿扯皮情况严重,造成公厕管理不严格,部分厕所缺少最基本的用水和照明,引发群众强烈诉求。
南口镇城区内的旱厕问题引起了昌平区人大代表苗广义的关注,先后在昌平区五届人大七次、八次会议上提出“做好南口镇城区三类以下公厕升级改造”、“关于建立南口镇统一的公厕管理体系,提升居民如厕环境”的建议,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和修缮力度,对三类旱厕升级改造为二类公厕。在苗广义的呼吁下,南口城区内55座旱厕分批次完成改造。
在社区工作近20年,提起南口镇的大大小小街道,哪片地区雨季比较容易积水、哪片地区冬季居民取暖需要注意,苗广义事事耳熟能详,背后是他年复一年的“认真劲儿”。
在民情走访过程中,苗广义发现受制于南口大规划的影响,南口污水处理中心的污水主管网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南口中东部的第十五中学南口学校的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在学校办公楼的地下室内,如发生泄漏,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污水产生的沼气到一定浓度时,遇火还会引起爆炸。于是,苗代表提出建议,彻底解决了南口东部地区污水问题。
有群众反映“作为多路公交车的始发站,南口东南大街路灯缺失,尤其冬天赶早班车时人员特别多,很容易发生危险。”苗广义第二天凌晨四点便骑上摩托车,到公交车站察访,发现站点本来就光线较暗,再加上上班人员排队密度大,公交车不敢靠近车站就停了。苗广义将情况拍摄下来,回去后梳理了在该路口安装路灯的建议。一个月后,路灯得以顺利安装。
人大代表进联络站活动时,有群众反映老人用餐的建议和诉求。随后,苗广义骑着摩托车将南口地区老年人用餐情况摸了个遍,发现南口地区的老旧社区都存在此类现象。随着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剧,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于是,苗广义提出建议。针对昌平地理位置特殊性以及城乡老年人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采用了自主供餐、集配企业送餐、社会餐饮共同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助餐服务。
每一份建议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退休不褪色履职依然在路上
2021年从南口镇水厂路社区主任位置退下来后,苗广义“退休不褪色”。每天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为居民反映问题做好解释反馈、骑摩托车到处去溜达是他的基本“工作”。
每年上会前,对苗广义来说是“最累”的时候。为了把老百姓的呼声和建议准确带上去、把日常调研的情况及时反映上去,自当选昌平区人大代表以来,会前“写建议到凌晨一两点”,对苗广义而言是很平常的事。22年来,他先后提出涉及民生政策、市政交通、环境改造、居民住房、就医就业就学、区域经济发展等267件建议,其中180件以上的建议都得到了办结。
2024年7月29日暴雨造成昌平区流村镇韩台村与外界联系中断,给救灾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事后,苗广义到韩台村实地察看后,又经过详细的调研,在昌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议在京郊山区村统一建立微型抢险救灾自救站》的建议。建议山区村应该统一建立微型抢险救灾自救站,组成抢险救灾队伍,统一配备小型汽(柴)油发电机、卫星无线电话、应急药品等,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负责承办建议的区应急局已在流村镇高崖口村、南口镇虎峪村、十三陵镇锥石口村、延寿镇下庄村、南邵镇路劲社区、龙泽园街道龙禧苑二区、流村镇老峪沟村、十三陵镇定陵景区共8个点位开展应急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
随着履职日渐增长,苗广义的“建议册”中,共性化建议越来越多,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社区、整合南口医疗资源建三级综合医院、老旧居民小区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等等。“要把每个老百姓考虑的事情综合起来,形成一个‘面’来提建议,”苗广义说,作为一名老南口人,我见证了南口多年的变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并得到落实时,那就是我作为人大代表最感欣慰、最受鼓舞、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谈到自己的履职心得,苗广义说:“我以前的工作笔记上经常会写一句话‘工作是没有终点的’,为人民服务,更是这样。”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