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的代价——为什么守富比创富难一百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2:48 3

摘要:• 2010—2013 年的全民炒房,让加杠杆的“温州太太团”身家翻番;

固执的代价——为什么守富比创富难一百倍

一、创富靠运气,守富靠转弯

过去二十年,中国几乎每隔三五年就诞生一次“时代造富”:

• 2003—2007 年的大宗牛市,让煤老板、钢贸商日进斗金;

• 2010—2013 年的全民炒房,让加杠杆的“温州太太团”身家翻番;

• 2015 年的创业板疯牛,让一批 80 后基金经理年少成名;

• 2020—2021 年的新能源狂飙,又把无数作坊式电池厂推上百亿市值。

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点:风来了,猪都会飞。

可风停之后,最先摔死的也是猪。

真正死在沙滩上的人,往往不是杠杆最高的,而是“死不转弯”的。

二、三个真实样本:没加杠杆,却输光了所有

1. 外贸老陈:订单腰斩仍坚持扩产

老陈做圣诞礼品出口十五年,2020 年疫情突袭,欧美商超砍单 60%。

他坚信“报复性消费”马上回来,反而贷款 3000 万扩建厂房、囤原料。

结果运费暴涨、汇率升值,仓库里堆满没人要的圣诞树。

2022 年底,他把厂房卖给了一家新能源pack 企业,换回 2000 万,刚好够还银行本金。

“我一分杠杆都没上,全是自有资金,可还是把十五年利润一次亏光。”

2. 餐饮阿珊:疫情三年,硬撑到弹尽粮绝

阿珊在上海核心商圈有三家 300 平川味火锅。

2020 年停业两个月,她卖了一套房子给员工发工资;

2021 年客流腰斩,她关掉一家店,把装修改成“国潮风”,幻想靠颜值翻盘;

2022 年春天,她还在坚持“线下体验不会被外卖取代”。

最终,现金流断裂,三家门店全部关张。

“不是杠杆害了我,是‘再坚持一下’害了我。”

3. 教培老周:政策落地后仍在追加投资

老周做少儿英语十五年,2021 年“双减”文件落地,他判断“素质类不会被一刀切”,

于是把预收款全部投入“戏剧英语”新课程研发,租下两层写字楼。

三个月后,监管细则出台,戏剧英语同样纳入监管。

他想转型直播电商,却发现团队基因完全不对路。

“如果第一时间收缩,至少还能剩半条命。”

三、固执的底层逻辑:沉没成本 + 叙事依赖

1. 沉没成本谬误

过去的成功路径,已经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承认错误 = 否定前半生,情感上比亏钱还疼。

2. 叙事依赖

煤老板相信“资源永远稀缺”;

餐饮老板相信“线下社交不可替代”;

教培人相信“家长永远舍得给孩子花钱”。

当宏观叙事切换,他们依旧用旧故事解释新世界。

四、如何做一个“高级滑头”——四条守富纪律

1. 设置“认错止损点”

• 单笔业务亏损>投入本金的 15%,必须强制复盘;

• 行业政策出现方向性变化,30 天内拿出退出或转型方案。

把“面子成本”量化成“金钱成本”,人就容易清醒。

2. 资产四分法

现金 25%:极端风险下的“氧气”;

稳定收息 25%:国债、高股息蓝筹、核心城市房租;

成长进攻 25%:只在自己看得懂、跟得紧的领域下注;

另类对冲 25%:黄金、REITs、QDII,与人民币资产低相关。

任何单一资产占比>40%,立即被动再平衡。

3. 建立“外部智囊团”

每月必须和一位“非本行业”高手深度沟通 2 小时。

行业内部的人只会互相强化偏见,外部视角才能戳破叙事泡沫。

4. 每年一次“空杯体检”

把公司和个人资产负债表全部清零假设:

“如果今天重新创业,我还会选这个行业、这个模式吗?”

答案是否定,就立刻启动“瘦身-转型-退出”三步走。

五、结语:最难的转弯,是心里的弯

创富是百米冲刺,守富是马拉松掉头。

真正杀死老陈、阿珊、老周的,不是疫情、政策或电商,

而是他们拒绝在关键时刻“否定昨天的自己”。

记住两句话:

1. 没有永恒的风口,只有永恒的周期。

2. 所谓智慧,就是当世界转弯时,你比资产先转弯。

来源:比亚迪现状研究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