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传统城市投资建设平台到现代农业与电商双轮驱动的产业引擎,山东省临沂河东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一场深刻的转型,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了“为农而发、助农共富”的崭新篇章。集团紧扣“农业为第一主业,电商为第二主业”的战略定位,将产业根基深植土地,让创新活力贯穿产业链条
从传统城市投资建设平台到现代农业与电商双轮驱动的产业引擎,山东省临沂河东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一场深刻的转型,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了“为农而发、助农共富”的崭新篇章。集团紧扣“农业为第一主业,电商为第二主业”的战略定位,将产业根基深植土地,让创新活力贯穿产业链条,在推动自身蜕变的同时,更成为驱动区域乡村振兴的强大心脏。
深扎农业根基,锻造种业“芯”实力
攥紧农业“芯片”才能端牢中国饭碗,农发集团围绕四个方面将种业振兴作为核心突破口。破种子关:重资1.5亿元建设种业产业园,挖掘资源、选育良种。储备“大粮303”等10余个国审省审粳稻品种,开展200余个品种提纯复壮,筛选出5个抗病高产(亩产超600公斤)优势品系。柔性引进生物育种博士团队,攻关“水稻高产抗除草剂品种改良”与旱直播技术示范(临稻108),推动本地草莓、甘薯种苗繁育与快速推广。破种植关:流转优质土地近万亩,打造“多点布局、连片发展”良繁基地。建设1450亩高标准示范田,配备智能灌溉、物联网监测,实现水肥精准管控。通过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实现降本增效,年均繁育优质稻麦良种1000万公斤,产值达4300万元,持续带动集体增收。对贫瘠地块,创新引入彭国威教授“无糖功能性旱稻”(旱香1、2号),种植930亩,拓展效益空间。破加工关:引进日加工200吨先进种子生产线;建设米制品加工中心,研发高档米制品;以黑小麦、黑玉米为原料,聚焦黑小麦、黑玉米的营养优势,开发黑小麦面包、保健米糊等高附加值产品。破销售关:线下联姻江苏大华、安徽皖垦等种业龙头,发展“联繁联育”与订单农业;线上依托电商产业园,开展“河东青年公益助农”,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激活电商新引擎,拓宽富民新路径
电商作为第二主业,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为此,农发集团多方发力,利用电商拓宽增收富民渠道。打造数字经济高地:盘活1.2万㎡闲置旧厂房,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2024年园区营业额超2亿元。吸引21家企业入驻(入驻率95%),构建覆盖三农、食品、五金等的全品类供应链。培育“新农人”力量:挂牌乡村振兴学院等基地,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名,助力2000余农民转型“新农人”,其中30%月收入超8000元。园区已解决就业800余人。创新销售助农增收:开展“电商+农产品”专项培训,赋能农户直播带货。2024年通过直播团购,销售阳光玫瑰葡萄3.5万公斤、八湖莲藕4000余单、五金工具70万套,助销电动车4万余辆,带动订单农业超400万元,惠及农户200余户。繁荣夜间经济生态:精心打造琅琊夜市(占地16.5亩,120间商铺),招商率超85%,整合餐饮、文创、休闲业态。日均客流量6000人次,营业额超1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激活区域消费,推动产业集聚。
创新机制聚合力,品牌赋能向未来
转型核心驱动力源于市场化机制创新与品牌战略升级。农发集团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实施品牌战略。资金赋能强根基:利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超2000万元,获批低成本融资(年化
农发集团的转型之路,是一条从“城市开发者”向“乡村振兴服务商”与“现代农业产业引领者”的蜕变之路,彰显了河东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推动国企服务国家战略的远见卓识。在深耕农业主业中筑牢根基,在激活电商动能中开辟新局,在创新机制与品牌升级中凝聚发展合力。当一粒粒良种在智能农田中孕育希望,当一件件农品借由直播飞入千家万户,农发集团正与万千农民携手,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共同奔赴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共富之路。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