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克到大龄孕妇的这几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2:06 1

摘要:邵医生在患者家属签署了同意书的情况下,切除患者子宫,保住了产妇和孩子的生命;

来源 | one文艺生活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医生跳楼了。

事情的起因是:

邵医生在为一名22岁的产妇接生时,产妇突发羊水栓塞;

邵医生在患者家属签署了同意书的情况下,切除患者子宫,保住了产妇和孩子的生命;

而产妇的婆家人却因为生下来的是个女儿,娶媳妇花了几十万,如今绝后了,向医院索赔100万;

邵医生在长达7个月的医闹和网暴下,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场与生育有关的事件,最让我心疼的有三个人:

被医闹和网暴的邵医生,被当成生育机器的年轻产妇,以及那个经历鬼门关出生还被嫌弃的女婴。

其实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观念的传播;

关于生育这一课题,女性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已经成了过时笑话。

我们之前写过大学生成为孕妇的稿子;

与此同时,一批35+女性,正主动选择怀孕。

这些大龄孕妇们,有的经历过“生育纠结”;

有的遭受过大龄未孕的偏见。

她们为何在大龄选择生育,以下是她们的自述。

@樱桃

“从不敢生到随缘生,我生育纠结的那十年”

我和丈夫都是小城市来北京工作的,结婚十年,一直没要孩子。

我俩不是丁克,而是这十年里不敢生。

结婚的十年,是我俩不敢停下的十年,从小公司最底层的小职员干起,一直混到现在我在大厂上班,他成了另一家公司的管理层。

我在面试的过程中,的确有数次被问到过是否有生育打算;

是的,现在我知道他们不该问;

可当时为了在职场站稳脚跟,我每次都是斩钉截铁回答:没有打算。

婚后我俩一直租在郊区的一居室里,离俩人上班都很远,但是省钱,月租3800。

两边父母也催过生孩子这事儿,刚结婚那几年我们还能说年纪小,想专注事业打拼几年;

回到老家的时候也的确会被当成异类,我留在老家的同学孩子都上小学了;

但其实这些年还好了,毕竟除了我这种不生娃的,同学里还有不结婚的呢。

决定要个孩子,是因为三年前我们捡漏在北京买了套房;

加上这些年我俩真的很节俭,也攒了些钱,好像有一点底气和能力可以抚养一个小孩了。

另外那年我已经37岁了,也担心如果再想要小孩会比较困难了。

我俩去医院检查了各项指标,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我老公需要减肥,不然精子质量低的话很难受孕。

导致备孕这事儿老公比我焦虑;

我也安慰他说其实随缘,怀不上就不要了。

还算幸运,备孕半年的时候我怀上了;

我在现在的公司已经干了六年,怀孕也能避险裁员。

孕期我们更加精打细算了,我即使挺着大肚子也会去挤地铁。

得知我大龄怀孕的事情,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送上了祝福,他们也是真心为我高兴。

唯独在职场中,没人会为一个本身应该在裁员名单上的孕妇庆祝。

其实在真正开始备孕前,我一直在经历生育纠结;

我不认同一个女人一定要成为妈妈才没有遗憾;

如果我们还租住在郊区的一居室里,我想我是不会要孩子的。

@小华

“在县城,没有孩子的女人不是正常人”

我在县城生活,县城养孩子的成本相对不高。

之前不生孩子不是因为经济压力,我在吃长效避孕药,且我有些生育恐惧,这事儿只有老公知道。

我是被母亲抚养长大的,父亲根本算不上父亲,对这个家没一点付出。

钱挣不来,活也不干,每个月靠我妈妈和我奶奶工资生活。

面对这么一个隐形人,我妈一直没离婚,说辞是为了我,为了不让我成为单亲家庭小孩。

说实话我能理解我妈,这也导致我虽然结婚了,但害怕婚姻和孩子成为束缚我的工具,让我变成和我妈一样“顾全大局的懦弱女人”。

七大姑八大姨,远房不认识的三舅爷,听说我们结婚七年还不生孩子,都会催生。

有给我俩找偏方的、劝我喝中药的,我婆婆甚至还因为这事算过命。

正面催生不奏效,就阴阳怪气说隔壁邻居生活幸福美满,家里二胎都能上幼儿园了;

说“女的不生孩子还叫女的吗”?

在县城,似乎一个已婚女性注定要与生育价值所绑定。

而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小孩,在他们眼里注定与幸福无缘。

我30岁到35岁这几年,甚至还被造出了黄谣。

老公的朋友暗中打听,是不是我之前可能做过人流,所以才怀不上了。

甚至有人猜测我偶尔去省会城市出差,是不是在那儿还有个家。

县城不大,桃色谣言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光速;

老公因为这些流言蜚语和我大吵了一架,甚至酒后说了“不生孩子要你有啥用”这种话。

酒醒后他和我道歉了;

站在他的立场,我知道这么多年为了我,他丢了不少面子。

36岁,开始备孕,一年半成功怀上。

我的孕期反应很强烈,无尽的孕吐,每天都天旋地转,一到晚上就宫缩得厉害;

怀孕让我的精力大不如前,就算是去趟产检,回家后肌肉也要痛上两天,耻骨在夜里痛得我无法入眠。

血糖也变得很敏感,就算是喝碗粥,血糖指数就能直接到9;

我很怕发展成糖尿病;

总之怀孕过程中的痛苦也远超了我的想象。

但是县城一半的亲戚朋友都因为我怀孕了很高兴,我也成了婆家的香饽饽;

家庭聚会上他们规划着我什么时候生二胎;

我一边浑身疼痛,一边默不作声;

不知道为什么,我高兴不起来。

怀孕33周的晚上,我躺在床上摸着肚子盯着天花板,老公睡熟了在旁边打鼾;

我在想我是真的想要个孩子吗?

还说我认同了他们所说的“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正常的”。

@秀姐

“52岁生孩子,给了我重生的希望”

我有过一个孩子,和丈夫婚后25年的心血几乎都在他身上了,可以说是溺爱;

看他上学、毕业、上班,本想能看他成家生子,结果25岁的时候儿子意外去世了。

那年我50岁,儿子去世后,整个家天塌了,我感觉活着一点意思都没了。

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恢复,我不能正常上班,做梦也一直梦到儿子。

缓了两年,这种悲痛依旧没有淡化,我们整个家的生活也没了重心。

丈夫提议我们再生一个孩子,周围的朋友也劝我;

但52岁,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不再生一个,我不知道之后的人生该怎么活。

丈夫说我们试试,不行还可以试管;

我们上网查了资料,也咨询了医生,在我和丈夫这个年纪,自然怀孕的几率并不大;

也许是我儿子在天上的保佑,52岁的我怀孕了;

医生说我算是极高龄产妇,能怀上确实算是奇迹。

孕期我的身体很虚弱,脚肿得穿不进正常的鞋子;

并且我本身有高血压病史,妊娠期高血压病情加重;

妊娠高血压甚至能造成肾功能终身受损。

医生说我这个年纪几乎是要剖宫产的。

生育的风险大,因此在预产期一个月前,丈夫和我就住在了市区最好的医院旁边。

也提前给亲戚朋友们预告,安排好了生产预案。

由于生产年纪太大,我剖腹产后大出血,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量1200CC;

算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趟,生产完感觉少了半条命;

但是值得了,女儿降生了,重新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

如果没有她,我剩余的人生将不知道如何过活。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是否自私,也不知道她长大后会不会怪我。

我设想过很多场景,长大后给她开家长会,和其他家长在一起,我会不会给她丢脸?

她会比同龄人提前经历失去双亲的痛苦;

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陪伴她长大;

多赚钱,给她留足够的家底。

生活在都市的已婚女性面临过生育纠结;

而县城女性依旧会遭受未孕歧视;

有人觉得经济基础是生育的必要条件;

有人将孩子的降生,视为后半生的希望。

是否生育,何时生育,自主权理应掌握在自己手中;

毕竟大龄生育所经历的生理疼痛,不会被写进童话里。

生育不应该是某个年纪的默认选项;

当一个成年女性选择在某一个阶段生育时;

只希望,你做的每个选择,都关于你自己。

本文来源ONE文艺生活(ID:one_hanhan),作者小红。如需转载,请联系出处。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排版 | 李小豆

来源:张德芬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