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三年多乌到底收获了啥?为啥仍热衷请外国军队继续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3 12:01 2

摘要:自2022年2月始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有余,正如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所预言:乌克兰让一个演员来领导,那是拿一个国家的前途来玩花样,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高昂的?

自2022年2月始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有余,正如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所预言:乌克兰让一个演员来领导,那是拿一个国家的前途来玩花样,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高昂的?

这预言一点儿不错:冲突不仅将乌克兰推到全球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其得失更是远超简单的胜负计算。

遗憾的是,已付出惨烈代价的乌克兰,仍在小泽演员的"英雄"抵抗中重塑着自己的国家命运,甚至仍坚持"光荣曲膝"求西方军事支持顽固硬头皮去与俄罗斯战斗,看来不把乌克兰打光是誓不罢休。

一、在艰难的战斗中像老鼠在大象的脚板下找生存,代价与收获的企望仅如黄粱一梦罢了

1.是人财两空的残痛代价:惨痛的人员伤亡与经济崩溃是无须置疑的

①难以精确统计的惨痛人命损失代价:乌军死亡超7万人(美方数据),挪威推测乌军伤亡总数(含死亡、受伤、失踪)可能达20万,10万平民伤亡,总人口流失超1500万(含难民,数据来源:联合国难民署)。实际数据应该远大于此。

②经济几乎崩溃:GDP缩水30%,4110亿美元重建需求(世界银行),外债占GDP比例升至85%。靠借钱打仗,老百姓还能活命吗?

2. 战略收获的仅仅是"英雄"的荣耀和"纸糊"的面子

①战前完整战后8成主权能捍卫已是烧高香了:保住80%领土,避免基辅沦陷,国际社会141国支持其领土主张(联合国决议)。

②国际地位这“纸糊”的面子跃升,26国正派军到乌助战:欧盟启动入盟谈判,北约提供安全框架,西方军援累计超2000亿美元,26国领导曾派军队到乌克兰助战,有望焦土再增。

③全球道义高地似乎已站,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俄罗斯被孤立,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出逮捕令,强化乌克兰“受害者”叙事。一个处处依靠别人怜悯过日子的国家,总统可以,但老百姓能活下去吗?

二、一个总统国内拉壮丁去打仗,海外到处去求外援?把欧美拉进俄罗斯人兄弟冲突的战壕,想解决问题又无力实现的尴尬博弈

1. 军事继续冲突拿百姓去当欧美炮灰的必要性如何:俄乌军力悬殊:俄军动员潜力达300万(北约评估),而乌军依赖西方武器维持防线,别人会无偿的给你拿军人挨枪子、送枪弹去对抗俄罗斯吗?若外援中断,乌军弹药储备仅够支撑3个月(基辅智库数据)。

2. 为避免“冻结冲突”而强头皮去战的无耐陷阱

2014年《明斯克协议》后,俄控顿巴斯地区实际独立。乌克兰非常担忧若停火,国际关注度下降后,俄将巩固占领区,未来更难收复,最后是越战越糟糕。

3. 靠绑定西方战略利益来与自已的亲兄斗,不是炮灰胜似炮灰

西方视乌克兰为遏制俄罗斯扩张的“防火墙”。乌若持续作战可消耗俄实力,延缓其威胁北约的能力。同时,又可牵制大中国,这一箭双雕的"西方美梦",也仅仅是黄粱一梦了。美国防长奥斯汀直言:“美国借乌克兰人之手削弱俄罗斯。”

4.泽连斯基还在做着,别人可免费提供战后重建的筹码梦

乌政府认为,只有展现“胜利可能”,才能确保西方承诺战后巨额重建资金(欧盟已设立500亿欧元专项基金)。

三、人人都看得明白的争议与隐忧,唯独泽连斯基看不懂

①战争也许是进入长期化的风险之中:乌军反攻能达预期吗?白日做梦。西方民众对援乌疲劳感上升是不断攀升,天天去给别人提供武器和人冒险去打仗,能长久吗?所以,欧洲多国民调显示支持率下降15%-20%。

②乌主权让渡遭受到很大的质疑:西方要求乌改革司法、打击腐败以换取援助,这要求泽连斯基马上组织新总统选举,国内又被批干涉内政,真可谓是进退两难。

③战后领土必成悬案:一个本可以不打仗就可以稳定的乌克兰,偏偏在一个演员的带领下与自己的亲兄弟干仗,如今,俄控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占乌领土18%)归属问题或成永久性伤口。

小编的最后一点小体会,以小搏大的生存赌局,仅仅只是场赌博而异,赌的是乌克兰的最后无可奈何

乌克兰的选择本质上是弱国在霸权挤压下的现实主义策略:以流血换取时间,以外援对冲毁灭,以道义绑定利益。尽管代价骇人听闻,但其抵抗已打破俄罗斯“速胜”神话,迫使欧洲重构安全秩序。然而,这场赌局的终极收益,仍取决于西方是否愿为“乌克兰模式”支付长期账单,免费的送人送枪送炮送钱。如果果真这样,那西方人的脑袋是不是真的被驴踢了呢?

本文的主要参考文献:

1.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023). U.S. Security Assistance to Ukraine.

2. World Bank. (2023). Ukraine Damage and Needs Assessment.

3.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24). Civilian Casualty Report in Ukraine.

4. European Council. (2023). Conclusions on EU Enlargement and Ukraine Accession Process.

5.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23). The Military Balance 2023. Routledge.

6.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23). Report on Russian Military Losses.

来源:雨德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