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弃疾有一段高燃时刻,咱们也说过很多遍了,就是他当年,二十出头还在金国的时候,拉起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又带着他们参加耿京领导的起义,秘密联系上南宋朝廷准备反抗金国。
辛弃疾有一段高燃时刻,咱们也说过很多遍了,就是他当年,二十出头还在金国的时候,拉起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又带着他们参加耿京领导的起义,秘密联系上南宋朝廷准备反抗金国。
可就在这时,耿京被暗杀,队伍瞬间成了一盘散沙。辛弃疾暴怒,带着五十人就冲进了金军大营。在五万金国将士的围堵下抓出叛徒张安国。又一路南下,在临安把张安国斩首。
这件事到这,都特别提气。宋高宗赵构对辛弃疾都赞不绝口,亲自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南宋主战派官员看辛弃疾更是哪哪都顺眼,百姓提到辛弃疾的名字,口气中都带着崇拜。
虽然辛弃疾并没有被重用,后来更是被迫在家务农,自己给自己起个号叫“稼轩”,稼是种植五谷,轩是有围棚或帷幕的车,或者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稼轩,就是我归隐田园了。
无论辛弃疾后来怎么样,在当时,他带着五十多人冲入金军大营,在重重包围中把张安国抓走又押到南宋都城临安斩杀这件事,肯定是当时的特大号新闻。
南宋朝野震动,金国即便不是朝野震动,从皇帝到大臣肯定也都知道这件事,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我们的大营中把向我们告密投诚的人抢走了。
站在南宋的立场,这件事太帅了,辛弃疾太猛了,我们后继有人。可是站在金国的立场,这不是打脸么?这人谁啊,哪冒出来的?他家里没人了么这么狂?
为了杀一儆百,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金国肯定得顺藤摸瓜斩草除根。辛弃疾跑到南宋去了没关系,他的家人总不能也跑了吧,找出来当个典型处理。
辛弃疾的家人有没有被报复?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南宋末年进士。靖康之难发生时,辛赞本打算带着家人南下,但是家族的人太多了,拖拖拉拉的没走成。老先生迫于无奈,只能留下来主持大局。
金国给他的官职是朝散大夫、知开封府。开封虽然不是首都了,但辛赞的官职也不低。只是他一心想着南宋,不愿意在沦陷区生活。
为了早日达成心愿,他让儿子辛文郁带着族人偷偷练兵,就盼着南宋军队北上,他们能帮忙。没想到被人告密,金军围剿,辛文郁中箭,没多久就去世了。
还有资料说辛文郁是病逝,无论怎么说,都是早亡。辛弃疾幼年丧父,是祖父辛赞带大的。
辛赞自然把自己的思想传给了辛弃疾,不仅把辛弃疾教导成文武双全的大好青年,还让他借用科举考试的理由到金国首都燕京去考察地形搜集情报,为以后做准备。
可以说,没有辛赞,就没有辛弃疾。可惜的是,等到辛弃疾终于走上战场,振臂一呼就招募到2000多人,又一身是胆勇闯金军大营时,辛赞已经去世了。
也就是说,辛弃疾南下时,祖父和父亲都不在了。他的母亲,有人说早亡,有人说跟着辛弃疾南下。辛弃疾还有三任妻子,原配同样资料不详,不知道娶妻时间是南渡之前还是之后。但是她在江阴去世,肯定没有留在金国。
所以说,辛弃疾南渡时,至亲不是去世,就是跟着成功南渡,沦陷区已经没有活人了。
可是,没有活人也可以报复,比如挖坟掘墓。
唐朝大太监鱼朝恩想阻断郭子仪的仕途,就派人挖了老郭家祖坟。明朝末年,崇祯派人挖了李自成家族墓地。
虽然没啥用,但古人就信这个。并且在古代那种社会礼教下,谁家祖坟被挖了,那绝对是晴天霹雳的大事,以后要写进家族史的。
金国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赵构统治时期,在沦陷区生活后来又南渡的人很多,他们还有个专属名词叫“归正人”。这些人包括普通百姓、南宋官员,以及辛弃疾这种抗金人士。
辛弃疾南渡这种事情,在当时非常非常多。只是辛弃疾特别猛,又是著名词人,名气大,才让这件事有了知名度。在金国的朝堂上,这点小事掀不起任何波浪。
并且,当时金国很乱。
辛弃疾之所以参加抗金起义,是因为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但是完颜亮不仅没成功,还因为宗室内部权力倾轧丢掉了皇位,最后被杀了。
取代完颜亮的金世宗完颜雍认为稳定内部统治,化解宗族内部矛盾更重要,他不想和南宋打仗。虽然边境上断断续续也打了好几年,但这是“以战促和”。拿到想要的承诺,金国马上就不打了。
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金国不可能去报复一个辛弃疾。
来源:大力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