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画像石是徐州的文化名片,承载了汉代厚重的历史文化,吸纳了诸子百家的卓绝智慧,呈现出先人们对自然宇宙、现实虚幻的无限好奇和绮丽想象,是新时代美育教育的源头活水,我们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文化瑰宝讲好讲活。”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青春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朱苏南
“汉画像石是徐州的文化名片,承载了汉代厚重的历史文化,吸纳了诸子百家的卓绝智慧,呈现出先人们对自然宇宙、现实虚幻的无限好奇和绮丽想象,是新时代美育教育的源头活水,我们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文化瑰宝讲好讲活。”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青春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朱苏南说。
近日,为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实施美育浸润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徐州市潇湘路小学、徐州市西苑中学、徐州市第十三中学、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校开展“美育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
在徐州市西苑中学、徐州市第十三中学、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志愿者们围绕“汉画故事”主题开展“精美的石头会说话——汉画像石上的文化密码”主题活动。从“祥瑞天鹿,白鹿献瑞”的生动刻画,到“献鸠养老,美德传承”的感人故事;从“仓颉造字,文化之根”的深远影响,到“立官挂树,仕宦祈愿”的美好愿景,志愿者们为中学生们讲解汉画故事,带领同学们探寻古代文明的璀璨光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徐州市东苑中学,志愿者们围绕“植树节”主题,为中学生们介绍汉画像石中“树”形象的文化意涵,如“连理木”的“和谐共生”,“桂树”的“清雅高洁”以及“扶桑树”的“神秘壮丽”等。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汉代先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领略亘古悠长的大汉气韵。
在徐州市潇湘路小学,志愿者们围绕“非遗拓印”主题开展体验式教学,现场示范并传授拓印的9个核心步骤:“备石”、“裁纸”、“清洁”、“润纸”、“轻扫”、“蘸墨”、“拓印”、“揭取”、“装裱”。学生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体验了将汉画像石“拓印”的全过程,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美育进校园”主题活动中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也展示和传播了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来源:徐州点滴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