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大顺民最近在微博和小红书上转了转,发现一个话题特别火,大家都在聊自己一个人走过的那些年。有人感慨孤独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有人说确实有点难熬,但没人会永远孤单到底。你看咱们北京的大爷大妈,每天早晨遛个弯儿,顺道跟早点摊儿老板聊上几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实啊,
东大顺民最近在微博和小红书上转了转,发现一个话题特别火,大家都在聊自己一个人走过的那些年。有人感慨孤独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有人说确实有点难熬,但没人会永远孤单到底。你看咱们北京的大爷大妈,每天早晨遛个弯儿,顺道跟早点摊儿老板聊上几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实啊,独处这事儿,谁都得经历一回。提起“一个人的日子”,不少人立马就点头称是:小时候家里没人陪,长大了毕业独自住地下室,夜里连隔壁的狗叫都听得清清楚楚。这真不是矫情,如今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许多年轻人租房子、独自上下班,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家人,朋友也难聚一回。
有个网友在知乎上说,刚来北京时合租在一个三十平的小屋里,窗户一开,对面楼晾着的酸菜就成了他每天的风景。晚上回来,手里拎着一瓶大绿棒子,仿佛自己也跟着那酸菜一块儿发酵了。可正是这些日子,让他慢慢想通了很多事。有人在抖音分享自己一个人做饭的十种花样,结果视频火了,朋友圈的人都跑来要菜谱。还有个姑娘失恋后没哭,反倒天天开车绕五环,不为去哪儿,就想看看这城市的夜有多深。其实北京街头一个人瞎逛也挺好,说不定就撞见一家地道的护国寺小吃铺,大大方方点上一碗豆汁儿、豌豆黄儿、驴打滚儿,吃完溜达一圈,吹吹胡同里的风,心也就静了。
有网友说,孤独像炖牛肉,刚开始觉得苦,慢慢熬着熬着,反倒品出香味来了。数据显示,北漂群体中超过一半的人每年至少有两个节日是独自过的,有人选择跑步释压,有人摆一桌小火锅自己涮,还有人干脆开直播和陌生人聊天解闷。大家各有各的法子,鸭子下水,鸡往树上飞,谁都有自己的一套活法,关键是不把独处当负担。
再说王姨儿,今年六十了,孩子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清晨遛弯儿,广场舞准时到场,回家喝杯热茶,看看电视剧,一天眨眼就过去了。她说:“我不怕孤单,就怕退休金不够花。”可见独处未必是苦事,关键看你怎么过。京东的调查显示,中青年独居人群报兴趣班的热情越来越高,插花、陶艺、健身、画画,样样都来。直播间的线上聚会比现实还热闹。小红书上流行的“自我治愈”日记里,有人写周末约不到朋友吃饭,干脆一个人去看美术展、逛书店,照片一晒,评论区全是鼓励。一句“没关系,总有人会陪你过糖葫芦味的冬天”,点赞破万。
城市里的孤独并不可怕。北京的胡同口早点铺热气腾腾,地铁上陌生人一个微笑,便利店阿姨一句“今天降温了多穿点”,这些细微的温暖无处不在。每个人看似独自行走,却在低头抬头间,悄悄连接着彼此。独行的人,终会遇见同行者。一杯热奶茶下肚,心就暖了。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把日子过得踏实而明亮。生活还长着呢,慢慢走,总会遇见光。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