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他精心筹划秋浦暴动,一切就绪他猝然大病,暴动因之严重受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1:23 1

摘要:1926年春,李鸿鸣辍学在本村大隐庵教书。其时,新文化、新思潮在各地广泛传播。他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等进步书刊,思想上受到了新文化的熏陶,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李鸿鸣,又名兰月,学名彦华,化名鸿鸣,1907年生,安徽省潜山县黄柏乡大隐村人。

父亲李裕珠,母亲朱氏。有兄弟三人,排行最小。家里靠租种别人几亩田地度日,所获粮食交完租剩下无几,全家人常年挣扎在饥饿线上。他大哥二哥都在江南当长工。

家族的人见他聪颖,都愿意省钱供他读书。李鸿鸣9岁上学,读了10年私塾。

1926年春,李鸿鸣辍学在本村大隐庵教书。其时,新文化、新思潮在各地广泛传播。他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等进步书刊,思想上受到了新文化的熏陶,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在一次学友会晤时,他结识了同乡金步蟾,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在课余时间,俩人走村串户,同乡亲们促膝谈心,对农村状况进行调查。李鸿鸣由此深刻认识到,家乡人民生活之悲惨。

这里的土地70%为地主阶级占有。农民租种地主土地,每年除交纳50%以上的租课外,还要交纳鸡、鸭、鱼、肉等名目繁多的小课。一旦借债,利息高得惊人。不止如此,当局和军阀横征暴敛,征收的苛捐杂说和兵丁赋费多如牛毛,再加上地方恶棍和流氓土匪的掠夺抢劫,大量农民家贫如洗,卖儿卖女者比比皆是。

这时,皖西一带发生了工农革命风暴,李鸿鸣毅然约同金步蟾、叶春芳、彭宗保、王浦等人一道前往岳西、潜山一带寻找共产党组织。

一行人几经往返周折,终于在岳西向阳村找到党组织负责人王步文、王效亭。王效亭留他们在响肠一带学习了一段时间。李鸿鸣得到王步文、王效亭等领导和战友的帮助,对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收获很大。不久,经王效亭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农历正月,随着潜山一带革命形势发展,党组织派遣李鸿鸣返乡开展革命活动。回到大隐村后,他同余化民取得了联系,仍以教书结友为名,走村串户,翻山涉水,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发展革命力量,建立农会、大同会、土地会、关帝会等群众组织,发展会员200 余人,党员由原来3 人发展到20 多人。

同年底,大隐村党支部建立。不久,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有100 多人。李鸿鸣参照响肠地区农民协会的经验,亲自起草农会条约,其宗旨是“反对土豪劣绅的压迫”“平等办事”。

1928年3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将潜山、太湖、英山三县划为第三暴动区,成立了中共潜山县委,王效亭当选为县委书记。县委成立后,农民协会等组织进一步发展,革命活动由秘密逐渐转为公开。

李鸿鸣参加了县委扩大会议。会后,他向支部传达了县委会议精神,制定了新的斗争方案,带领群众打土豪,杀劣绅,抗租抗息;并在逆水小学增设夜校,培训了一批革命骨干力量。

1929年2月,中共潜山县委在三义庵召开扩大会议,针对土豪劣绅趁农民受旱、虫灾害之机高抬粮价的情况,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领导群众开展抗租、抗息、抗高抬粮价的“三抗”斗争。

李鸿鸣按照县委指示,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了春荒斗争,并提出“地主不减租,佃户就退田”,“稻卖两块钱,留你过个年,稻卖二块半,财主头要断”等口号,迫使逆水一带地主不得不将”“二八”租改为“四六”分成。广大农民拍手称快,群众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

同时,李鸿鸣领导党支部筹建农民武装。在王效亭的指导下,逆水地区很快就建立了60 多人的农民赤卫队。赤卫队建立后,经常带领群众打土豪、杀劣绅,有力推动了逆水的革命形势。

距离潜山县城约40 公里处有座黄柏镇,镇上驻扎着国民党保安团,经常骚扰四乡百姓,老百姓恨之入骨。李鸿鸣决定拨掉这颗钉子。

他在大隐村山上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了暴动方案,当晚赶到庄岭头,将出击黄柏的方案向王效亭领导的红军“摸瓜队”作了汇报,得到了上级的支持。上级对暴动方案作了一些调整,决定趁敌乡长贺寿摆宴之机行动,赤卫队担任主攻,红军“摸瓜队”在外围接应。

李鸿鸣连夜赶回大隐村,连水都未喝一口,就召集赤卫队员会议,传达暴动方案。大家听了兴高采烈,摩拳擦掌,宣誓要消灭敌人,夺取胜利。

5月10日,天气闷热。从上六家河、下六家河、大隐村、枫树村赶来的400 余名赤卫队员、数百群众,扛着土枪,握着大刀、锄锹等,忍受着闷热,隐蔽在黄柏镇四周山上。

天黑透后,镇上亮起了红鱼信号灯,李鸿鸣带领暴动队伍猛冲下山,直捣敌区公所。镇里敌人不是酩酊大醉,东倒西歪,就是在耍牌赌博,猜拳行令,个个乐得忘乎所以。

这时,红军“摸瓜队”已将黄柏镇包围得水泄不通,用密集的子弹压住敌人。毫无戒备的敌人被突然的枪声吓破了胆,哪里还谈得上反抗?只得乖乖举手投降。

暴动不到一小时就告结束。红军赤卫队共缴获20多支步枪,400 多发子弹,打死打伤10 多名敌人,生俘敌人20 多名,敌团长混乱中潜逃。暴动队伍获得了全胜。

黄柏战斗的胜利,使红军赤卫队的影响日益扩大,报名入伍的人数与日俱增,区、乡先后建立工农政权。李鸿鸣的工作更加繁忙,他带领群众打土豪、斗恶霸,减租减息,平均田地,又四处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为红军游击队输送了100 多名青壮年,为后来的红三十四师打下了基础。革命根据地随之由黄柏村一带发展到逆水、后冲、四墩、源潭、龙泉等地。

6月,中共潜山县委在天柱山马祖庵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三抗”运动向纵深推进,壮大武装力量,同时商讨武装暴动有关问题。

李鸿鸣出席了会议,回村后立即传达了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决定大搞“土运”(即警告土豪劣绅)、“农运”、“摸瓜”及张贴革命标语等活动,准备武装暴动。

在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财主恶霸家的田契、借据被群众付之一炬,各族公堂和土豪的仓门被劈开。一时间,整个后北乡农民运动如火如荼。

土豪劣绅如惊弓之鸟,有的老老实实交出浮财,保证不抬高粮价,但也有人顽抗到底,他们纠集流氓地痞,在请水寨周围设了4个团防局,秘密开会,四处探听消息,企图扼杀革命。

为了对付气焰嚣张的反动势力,中共潜山县委在梅城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以离县城较远而农会基础较好的后北乡为中心,划潜山二区、三区和五区各一半为暴动区域,将一部分农民协会会员和赤卫队员组成三支游击大队,择机举行暴动,由王效亭任暴动总指挥。

12 月底,王效亭亲自去关陀河等地联系,要求各地同时暴动,以策应潜山的行动,使潜山、霍山、舒城、英山等县边界连成一片,从而奏响了请水寨暴动的序曲。

请水寨暴动的消息传到安庆,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急令潜山县长崔树龙前往请水寨进剿。王效亭接到情报后,决定先发制人,与敌激战于水吼岭。经过3 日苦战,红军获胜。李鸿鸣参加了这次战斗。

敌人不甘心失败,于1930年3 月6日又率自卫团、保安团千余人,兵分三路,进犯请水寨。为保存革命力量,王效亭命令暴动队伍向霍山转移,与红三十三师、三十二师会合,攻击英山、霍山等城,并成立红三十四师,王效亭任师长,全师约千余人。

不久,红三十四师又打回衙前、晌肠,挥师南下,直捣水吼岭,与敌激战半天,敌军溃退。李鸿鸣一直跟随红三十四师英勇作战。

1930年4月初,中共潜山县委在朗山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潜山革命委员会。这样,一个以请水寨为中心,方圆1500 平方公里,有15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了。工农政权建立后,立即着手进行文化、教育、土地方面的改革。革命根据地从上到下,到处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崭新局面。

不久,蒋介石亲自手谕,调集大批国民党军向潜山革命根据地实施“围剿”。由于敌强我弱,加之红军准备仓促,自制土炸弹质量低劣,红军攻城计划失败。李鸿鸣等区、乡工农政权负责人被编入红军独立二师各团、营,加之避难的红军家属,共计3000 余人,再度转移至霍山。

独立二师到霍山后,时值夏荒,粮饷无着,部队以瓜菜为主食。国民党军及霍山团防尾追不放,红军独立二师只得在霍山土地岭一带辗转作战,因弹药无援,损失惨重,战士思归。王效亭带领李鸿鸣等部分人员又回师衙前,与敌人仓促作战,结果全师溃散。

至此,坚持7 个月之久的请水寨暴动失败。李鸿鸣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其家屋被敌人烧毁。

9月底,为应对严重局势,李鸿鸣带伤召开党支部紧急会议,提出党员化整为零,暂分散转移,由公开转为秘密活动的方案,得到了大家同意。

会后,一部分人转移到大别山区,随红军独立二团撤到江西,一部分人留下来坚持斗争,一部分人转移到皖南山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李鸿鸣同金步蟾、鲁国储、朱晓村、储效鲁、储宏家等十余人转移到江南山区,在芜湖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0月,李鸿鸣来到江南贵池与秋浦两县交界的南坑村侄儿李万保家。他一方面养伤,一方面以教书、行医为名,开展革命活动。

他首先发展了李汉章、黄道开、邓子生、邓子良等人,以后逐步扩大到附近村庄。不久,金步蟾也从贵池莘田镇来到南坑,同李鸿鸣取得联系。俩人在南坑合开一家小杂货店,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街上人多眼杂,活动不安全,李鸿呜在南坑邀了13 个学生,让金步蟾教书,自己行医、开店,以此交朋接友。他俩经常同秋浦县高山、九都一带教书的欧阳斌等人会聚在一起,表面上吟诗作文,实际上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他们还通过学生家长和亲朋好友的关系,深入南坑、姚黄、九都、高山等地宣传动员,革命形势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向各地铺开。这时,汪清流等人从潜山来到南坑,与李鸿鸣会台,增强了江南的革命力量。

根据形势的发展,几人进行了分工。李鸿鸣负责南坑一带,主管全面;金步蟾负责贵池县源头、丁香和秋浦县的九都、姚黄一带;汪清流等人负责贵池的甘岭脚、双坑、柯田一带。

他们仍以教书、做生意为名,走村串户,向农民宣讲革命道理,发展革命组织,党员由原来20 多人发展到100 多人。在大部分村建立了儿童团、互济会、妇女会、农协会等党的外围组织。

年底,李鸿鸣在南坑村李万保家主持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决定建立3 个党支部,南坑党支部书记李鸿鸣,组织委员金步蟾,宣传委员汪清流;姚黄党支部书记储效鲁;九都党支部书记黄炳炎。会议有力地推动了贵、秋、东三县的革命形势发展。

1931年初,中共徽州工委书记鲁国储来秋浦县检查工作,认为秋浦一带的革命形势最好,便决定在3 个党支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共秋浦县委员会。

3 月,李鸿鸣、金步蟾等在南坑村召开党支部书记扩大会,李鸿鸣当选为秋浦县委书记,金步蟾任组织部长,汪清流任宣传部长,县委会设在贵池与秋浦交界的仙寓山庙内。

秋浦县委会成立以后,秋浦一带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全县很快成立了4个区委会,14 个党支部,红军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力量发展到200 多人。党组织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减租减息,革命斗争轰轰烈烈。

9月,李鸿鸣在葛源村水磨下主持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决定9月20 日举行武装暴动。会议讨论了暴动的具体方案:将全县农民团编成三支游击队,以丁香、九步岭、姚黄、源头等地为中心,分三路出击。

第一路夺取秋浦县葛公镇,板桥、孔家等地的国民党据点;第二路攻占东流县洋湖镇;第三路攻占贵池县栗阳街、洪水潭、丁香镇,最后会师秋浦县城。李鸿鸣为这次暴动总指挥。

会后,各路人员均按照县委部署,分头准备行事。

正当“9·20”暴动计划紧张实施之时,意外出现了,李鸿鸣因操劳过度,旧伤突然复发,卧床不起,终日昏迷,经多方面治疗仍不见好转。这种情况下,县委临时作出决定,将“9·20”暴动日期改在10 月20日,推迟了一个月。

由于敌人封锁严密,交通堵塞,县委改变暴动日期的紧急通知无法及时送到各联络站。负责姚黄站的储效鲁仍按9月20 日时间开始暴动,结果只打了两户土豪就被国民党部包围而惨遭失败。

姚黄暴动未成,反而暴露了整个暴动计划。国民党秋浦县长夏邦济亲自带领几百名保安团丁和自卫队进山搜捕革命人士,血洗根据地。他扬言:“山头过火烧,石头要过刀!”

了解暴动计划的张得兵吓破了胆,慌忙向敌人自首投降,并将“9·20”方案向大土豪、反动头子李少波供出。当天,暴动组织者之一汪大中壮烈牺牲。李鸿鸣和金步蟾在源头村不幸同时被捕。敌人在金步蟾家的火桶里搜出了党员名单,开始对根据地人民进行血腥屠杀。

李鸿鸣在秋浦县监狱被关了4 个多月,受尽酷刑。无论敌人怎样逼供审讯,他都是冷眼对敌,严词斥责,严守党的秘密,表现了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革命情操。

夏邦济正为不能使李鸿鸣屈服焦躁 ,突然听说群众要联名保释李鸿鸣,顿时恼羞成怒,悍然于1933 年2 月一个风寒叶落的早晨,密令团丁将李鸿鸣和金步蟾二人绑至县城南门岭杀害。

来源:晚上没下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