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技术助力边疆治理现代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1:14 1

摘要: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治国必治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重大举措,加快了边疆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

《广西日报》2025年8月27日第六版。

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治国必治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重大举措,加快了边疆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效能”。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肩负着守护边疆、发展边疆的重要使命。推动边疆治理向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创新路径,也是推动周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应把握技术适用性和人文包容性,发掘地方治理智慧,实现现代科技与人文传承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边疆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

赋能边防固。边防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边疆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边防固则国家安、边疆兴。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更为构建高效能、精准化、有韧性的边疆安全体系提供了支撑。在态势感知层面,应加强高空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巡航、地面智能传感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赋能,提高卫国戍边态势感知能力。在风险预警层面,依托多部门数据平台,构建边境安全风险图谱,运用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模型,对潜在风险开展多维度关联分析与趋势预判,借助数字化手段精准感知社会态势、科学调配防控资源,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管理增效层面,立足区域链建立“智能研判+人工复核”双保险机制。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对边境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同时在技术应用全流程中明确并保留人工干预权限,既充分释放数智技术效能,又坚守安全管理底线,筑牢边疆安全屏障。

维护边境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创新浪潮驱动下,边疆社会治理可运用科技打通堵点,依托数据沉淀构建动态更新的治理知识库,在持续迭代优化中不断提升边疆社会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为实现边境稳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平台建设方面,可打造集矛盾调解、民生服务、治安管理、政策宣导于一体的边疆智慧治理中枢平台,打通公安、民政、卫健、教育等数据壁垒,建立精细化数字档案,实现各类事项一网通办。在精准服务方面,以需求为导向深化应用场景开发,依托海量数据资源与地理信息系统,推进智慧医疗、智慧警务、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便民服务落地。构建平台整合资源、数据明晰事务、流程规范标准、主体协同联动的数智化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线上线下协同,既实现治理资源的精准投放,又能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在多元共治方面,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打造“线上议事厅”和“云端文化站”等数字化载体,为各族群众搭建文化交流、情感联结的桥梁,也为基层民主协商提供便捷渠道,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热情,以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为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注入力量。

助力边民富。加快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边疆治理难题,让边疆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数智技术作为重塑经济格局、激活发展动能的重要力量,正成为撬动边疆特色经济、实现兴边富民的有力杠杆。在产业赋能方面,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帮助边境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展“电商+旅游”“直播+农户”等新业态,推动就业模式转型升级,引导农户们将手机变“新农具”,直播变“新农活”,流量变“新农资”,构建“农文旅+数字化”产业模式,助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在口岸升级方面,发挥沿海沿边等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智慧口岸”示范工程建设,应用物联网、AI、5G等技术,实现跨境车辆提前申报、智能验放、秒级通关,大幅提升通关效率;搭建一体化贸易数字服务平台,整合报关、物流、结算、退税等全流程功能,为中小边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出海”,充分释放边贸经济活力。在金融普惠方面,利用边贸交易、物流、税务等多源数据,构建边贸信用评价模型,便于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评估,为外贸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促进边境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助推边关美。守护好边疆的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才能为边疆长远发展奠定绿色根基。数智技术能够为边疆绿色发展提供智慧方案。在科学监测方面,实施生态功能区差异化监测策略,在核心保护区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实时监测植被覆盖、冰川消融、野生动物迁徙等情况;在农牧交错缓冲带,部署生态传感网络,动态采集草场退化、偷猎盗伐信息;在边境城镇区,建立智慧环保平台联网监测企业排污、垃圾处理数据。在精准保护方面,构建边疆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整合林草、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评估生态承载力和修复成效,建立濒危物种AI识别库和栖息地电子围栏,为各类生态保护政策提供量化依据。在价值转化方面,培育绿色产业形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生态农业和旅游,强化AI能耗监测系统的应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协同推进;支持边疆地区发行“生态数字藏品”,将自然保护区景观、民族文化IP转化为数字资产,收益反哺生态保护,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来源:广西民宗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