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博物馆的展览图片里,有一个这样造型别致的陶器,陶器下的标签显示这个彩陶罐属于“古代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年代约公元前3300—前1500年。
在博物馆的展览图片里,有一个这样造型别致的陶器,陶器下的标签显示这个彩陶罐属于“古代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年代约公元前3300—前1500年。
我就搞不明白,哈拉帕明明是在巴基斯坦境内,哈拉帕文化怎么会变成“古代印度”?如下图所示,印度河流域的所有重要古代遗址,全部都是在巴基斯坦境内,为什么要起个“古代印度”的名字呢?古代印度有什么文明吗?
闲话少叙,咱们还是来接着说这个哈拉帕文化的彩陶罐。
近年来不少数盲文盲们,都在鼓吹什么“夏朝就在哈拉帕”之类,今天就正好拿这个罐子给数盲们上上课。
哈拉帕的这个罐子,应该是属于成熟哈拉帕时期(公元前2600-前1900年),距今大约是4600年到3900年,比商朝早了几百年。
这是夏朝吗?
当然是。而且仅仅只是中国夏朝的晚期阶段。
按照抱雪斋全球独家首家提出的虞夏万年论,夏朝始于一万年以前的浙江上山文化,是一个延续时间超过六千年的王朝,统治范围囊括全球。
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的古文明,全部都是浙江上山文化区内的夏文明催生出来的子文明。
印度河畔哈拉帕的这个彩陶罐,就是中国的夏文明向全球传播的铁证,而且是铁证如山。
这个彩陶罐,在中国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鸭形壶。
如下图所示,这是上海马桥文化的鸭形壶,上面还有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云雷纹。
鸭形壶被视为马桥文化的独有器型,这是公园里的鸭形壶和它的原型。
这样的鸭形壶,在传说中的夏朝都城二里头也发现了一个,被视为二里头与马桥文化之间有联系的铁证,如下图所示,这是末代夏都二里头的鸭形壶,明显来自马桥文化。
有人说了,二里头遗址(约公元前1900-前1500年)和马桥文化(公元前1900-前1200年)的年代,都比哈拉帕文化的这个陶罐晚,难道不正好说明夏朝来自哈拉帕吗?
图样图森破。
要知道,一件陶器的器型,不可能忽然之间就产生又突然消失,而是必然有其源流的。
鸭形壶的源流,都在中国,而且源远流长。
马桥文化的鸭形壶,年代比哈拉帕文化的这个彩陶罐晚一些,器型也稍有不同。
对比一下江苏澄湖遗址出土的红陶鸭形壶,与哈拉帕的彩陶罐器型更接近。如下对比图所示:
澄湖遗址涵盖了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时期,上图中这个鸭形红陶罐的年代应该是良渚文化时期的,距今5300—4300年,与哈拉帕文化的年代更相近,造型也更相似。
澄湖遗址出土的一个良渚文化黑陶罐上,还刻着四个夏朝文字,实证良渚就是夏朝中期的都城,详见下文:
这个五千年前的“越”字证实《史记》说法:夏朝和虞朝都不在中原!
那么,良渚文化之前的崧泽文化,有没有这样的鸭形壶呢?
当然是有的。
下图是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灰陶鸭形壶,年代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比哈拉帕那个陶罐早了足足一千年。
有一部分凌家滩人在53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夏朝中晚期)渡海到了台湾岛,这些夏朝遗民直到今天还保留着与凌家滩一模一样的木雕人像。详见下文:
震惊!台湾原住民惊现5800年前安徽同款玉人雕像!一个细节暴露夏朝迁徙路线
5300年前的凌家滩人就能够渡海来到台湾,更晚的良渚文化人群当然也能渡海来到印度河下游的港口,沿河而上创建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有人说,凌家滩的这个鸭形壶,比哈拉帕文化的少了一个把!
中国当然也有带把的,如下图所示,出自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的黑陶鬶(guī),比哈拉帕文化的多了三只脚,年代也早了上千年。
下图是大汶口文化焦家遗址出土的红陶鬶(guī),距今大约5200-4300年,同样早于哈拉帕的那个鸭形罐。
把这个红陶鬶(guī)去掉三只脚后和澄湖、哈拉帕的鸭形壶对比一下,明显可见良渚文化和哈拉帕文化的鸭形壶都是从陶鬶的造型演化来的。
所以,结论是:
鸭形壶起源于中国,时间是在距今5800—5300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并在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形成标准的鸭形壶器型,传播到巴基斯坦的哈拉帕。良渚文化之后,鸭形壶继续在马桥文化中存在,并在夏朝末期从海路传播到了美洲。详见下文:
最新!美国新墨西哥惊现中国夏朝陶器,改写美洲文明起源史!实证美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本文为抱雪斋虞夏万年论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来源:抱雪斋读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