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苏常熟,一位拄着双拐的企业家——王嘉鹏,用他非凡的人生履历和坚定的教育理想,打造了一张享誉全球的国际化教育名片——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UWC)。他的故事,是个人生命奇迹,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坚韧与产业赋能的启示录。
在江苏常熟,一位拄着双拐的企业家——王嘉鹏,用他非凡的人生履历和坚定的教育理想,打造了一张享誉全球的国际化教育名片——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UWC)。他的故事,是个人生命奇迹,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坚韧与产业赋能的启示录。
01
折翼与重生
空难淬炼的生命底色
1993年7月23日,从宁夏银川飞往北京的航班在起飞时坠入机场旁的湖泊,造成55人遇难的惨剧。时年12岁的王嘉鹏是幸存者中年龄最小,也是伤势最重的一个:“脑、脾、肾挫裂伤,腰椎骨折导致双下肢截瘫”。医生曾断言,即便活下来,他的人生也将在轮椅上度过。
命运的急转直下,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剧痛,更是精神的崩塌。“那是一段无比煎熬的日子,不仅要面临生理上的疼痛,还要承受心理上翻天覆地的崩塌感。”
母亲成为了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用爱和智慧为他重新点亮人生的灯光。她在病房里播放残疾人音乐家胡里奥的歌带,买来大量身残志坚者的传记,“必须用母爱的灯光为他照亮未来的路,必须用正确的人生坐标,为他拔正方向。”
在长达五年的康复训练里,王嘉鹏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练习站立时,他觉得自己“像没有了骨头”,腰疼得天天哭,却怕妈妈伤心而憋着不出声。但他没有放弃,“定好闹钟,跟太阳赛跑”,在康复之余自学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和大学英语,熟练掌握了电脑编程。
这段经历磨砺出他超乎常人的毅力,他如此描述:“我记得那些冰冷的器械、绵长的训练,但更记得自己在痛苦中磨砺出的耐心和勇气。”
02
走出去与带回来
UWC点燃的彩色梦想
转机出现在1997年。挪威松娅王后访华,为中残联提供了一个前往挪威北欧红十字世界联合学院(UWC)的全额奖学金名额。王嘉鹏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考试,于1998年成为该校录取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学生。
挪威的求学生活,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的世界就好像从一个黑白电视变成一个彩色电视。”UWC汇聚了全球86个国家的学生,其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和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深刻重塑了他。他不仅成绩优异,增修了挪威语,攻读了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还在学校成立了中国文化班,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真正体会到了从物理到心理的“无障碍”。他学会了滑雪,并在1999年第36届国际残疾人滑雪比赛中,主动要求以中国学生名义参赛,奋力拼搏为中国斩获两枚金牌,成为挪威家喻户晓的“中国英雄”。
他的自传体小说《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也在挪威和中国出版,并很快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央台热播。挪威著名作曲家托马斯·斯坦海勒,根据王嘉鹏和另一位身残志坚青年蒂尔·摩恩的故事,创作了大型音乐剧《些许阳光夜》,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公演。
UWC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毕业那天,他对校长说:“如果我们叫做世界联合学院,但却在有世界1/5人口的我的祖国中国大陆没有一个校区,我们就不应该叫世界联合学院。我想在中国大陆建立一所这样的学校,让全世界的青年能够真正了解我的祖国。”
03
筑梦与践行
十五年磨一剑的常熟落地
怀着这个梦想,2004年,王嘉鹏“拄着两根拐杖,提上两个箱子,揣起兜里的200美元”回到中国,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建校征程。这条路,他走了整整十五年。
过程几经波折,选址屡次受挫。从最初的家乡宁夏,到北京,均未成功。但他始终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世界上很多人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所谓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都是通过努力一点一点实现的。”他四处奔走,寻求支持。挪威UWC的创校团队十几次来访中国;IB教育专家白思南女士帮助他撰写了第一版可行性报告;越来越多的UWC校友加入他的行列。
“一个人的梦想永远是梦想,但如果一群人可以聚集在一起,这个梦想也许可以成真。”
最终,江南文化名城常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2015年,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在昆承湖畔正式落成,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一所、全球第15所世界联合学院。当第一批来自54个国家的学生走进校园时,王嘉鹏知道,梦想照进了现实。
“我希望在我退休之前给学校留10个亿人民币的助学金基金,这是给自己的人生目标。”王嘉鹏表示,当年正是有了UWC奖学金的帮助,改变了他生,到现在实现了他梦想。王嘉鹏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校友圈,学校支持校友们创业创新,同时校友也可以在成才后返回头支持学校发展。
04
赋能与引领
教育如何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王嘉鹏创办的常熟UWC,远不止是一所优秀的国际化学校,它更是一个汇聚全球资源、赋能区域发展的创新平台。
它是文化交汇与人才孵化的高地。学校刻意构建多元化社区,100多个国家的学生在此共同生活学习,深度了解中国文化,成为促进中外友好的青年使者。
“我们希望培养能够进行跨文化理解、包容多元文化、富有爱心,并真正付诸实践的未来世界青年领袖。”这种人才储备,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软实力建设至关重要。
它是产业与教育融合的试验田。2018年底,在常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常熟UWC+创新平台”应运而生。至今已引进85个科技创新及新经济项目。
一个标志性案例是:由UWC毕业生家长创建的熹微生物医药公司,在平台上研发出了全球首创的生物仿生眼角膜,并承诺将5%的股权捐赠给学校助学金基金,形成了“教育-科研-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嘉鹏始终心系残疾人事业和教育公平。他联合提交的《关于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列入立法计划的建议》直接推动了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颁布实施。他持续关注孤独症群体保障、乡村教育等议题,将其切身体验转化为政策建议,彰显了深厚的企业家社会责任。
从空难中幸存,到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再到将世界顶级的教育理念引入中国,王嘉鹏的人生是一部不断超越极限的传奇。但他从未将自己视为一个孤胆英雄,而是强调群体的力量。“UWC的创建也是从一个人的梦想成为一群人的梦想。”
“你比你自己想象得更强大。”这也正是他本人及其所开创事业的最佳注脚——以坚韧书写无限可能,用教育的力量,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筑起一个“有爱无碍”的未来。
参考资料:
全国人大代表、常熟UWC创办人王嘉鹏两会建言:助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以产教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
UWC王嘉鹏:从逆境中崛起的教育“理想国”缔造者
代表风采丨王嘉鹏:用坚韧书写无碍未来
空难死里逃生30年后,他拄拐上两会
创始人专访|王嘉鹏:从常熟UWC出发,共筑无限可能的未来
海归,我为你骄傲(二十六)
UWC 2026年入学申请,正式开放!
作者:SXC100 来源:苏锡常百人会
来源:常州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