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造口手术往往是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但它却显著影响着生活质量,尤其是回肠造口,常成为患者和家属面临的一大难题。
造口手术往往是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但它却显著影响着生活质量,尤其是回肠造口,常成为患者和家属面临的一大难题。
大家好,“宝益讲堂”第55期开讲啦!我是宝小益,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通过“干湿分离”的饮食原则,帮助造口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更为生命安全筑牢防线。
一
造口排便状态,与饮食管理息息相关
造口是在腹壁上人为建立的、用于排泄肠道内容物的通道,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回肠造口、结肠造口等。由于造口的存在,肠道内容物在肠管内停留时间缩短,水分吸收减少,粪便常呈稀便甚至水样便,也就是俗称的“拉肚子”,这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科学的饮食管理尤为关键,既能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
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胃的排空时间大致为:流质食物约15-30分钟,半流质约60分钟。所谓“干湿分离”,是指将流质(如水、汤类)与半流质或固态食物的进食时间错开,避免因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过短而影响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控制水分摄入
患者应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水分在胃中停留时间短,少量饮水对小肠刺激较小;而大量饮水会加速小肠蠕动,使水分过早从造口排出,并带走消化液,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若不加以重视,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建议采用“小口、多次”的饮水方式。
2
半流质饮食
造口初期,患者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建议先进食少量米汤或厚粥;待造口排便、排气通畅后,可逐渐增加进食频次,并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白粥、菜粥、瘦肉粥或蛋羹等。
3
短纤维与肽类食物
根据造口排出的大便性状调整食物种类。若排出大量糊状便,可继续以半流质为主,并逐步添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蛋、鱼肉)。应避免油炸、烧烤类食品,以及糯米等黏性高的食物(如粽子、年糕),以防引发肠梗阻或造口堵塞。
4
规律与健康饮食
建议造口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原则,每餐只吃半饱,每日进食6-8餐。食用瓜果、蔬菜和肉类时应充分咀嚼,减慢吞咽速度,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避免过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三
饮食管理小贴士
1
个性化饮食计划是核心
每位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速度、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过敏史)、耐受程度都不同,饮食计划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排便情况、身体反应,制定专属饮食方案(如记录 “饮食-排便日记”,明确哪些食物适合自己)。
2
密切观察造口变化
调整饮食期间,需重点关注造口排泄物的颜色(如是否发黑、带血)、质地(如是否突然变稀或变干、有无硬块)、气味(如是否异常恶臭),以及造口周围皮肤是否发红、破损。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情况调整饮食或进行干预。
3
心理支持不可忽视
造口不仅改变了患者的身体结构,还可能引发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担心异味、不敢社交)。因此,在饮食宣教的同时,家人、医护人员需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沟通、分享康复案例,帮助患者接纳造口,树立“造口是康复助手而非负担”的信心,更积极地配合饮食管理。
“干湿分离”,让造口患者告别困扰。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我们不仅能降低造口并发症风险,更能帮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希望每一位造口患者都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让造口从“生活负担”转变为 “康复小助手”。
作者介绍
祝徐军
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硕士
擅长胃、结直肠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及术后综合辅助治疗,以及常见外科疾病的腹腔镜手术(如胆结石,胆总管结石、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等),开展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等手术)及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微创摘除。
周一全天、周三下午:胃肠外科门诊
周四下午:内镜中心胃镜、肠镜检查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