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收容突厥埋祸根 巴勒斯坦让地成战场 千年恩将仇报谁能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9:32 2

摘要:去年我在西安旅游时,听导游讲起唐太宗收编突厥降兵的故事,突然想起新闻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这两个相隔千年的事件让我越想越觉得蹊跷——为啥古代中国和现代中东,都因为接收外来族群闹出天大的麻烦?

去年我在西安旅游时,听导游讲起唐太宗收编突厥降兵的故事,突然想起新闻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这两个相隔千年的事件让我越想越觉得蹊跷——为啥古代中国和现代中东,都因为接收外来族群闹出天大的麻烦?

说唐朝吧,唐太宗打跑突厥人后,不光没赶尽杀绝,还让他们在边境定居,教种地说话,还给些官当。这政策听起来挺人道主义,刚开始也挺管用。那些突厥兵帮唐朝守边,打仗也卖力,唐太宗还得了"天可汗"的美名。可后来出事了,有个叫安禄山的混血将军,爹是粟特人,娘有突厥血统,他靠着送礼巴结,居然成了手握十五万兵的大帅。这人表面给皇帝进贡,背地里招兵买马,755年突然造反,直接把唐朝搅得天翻地覆。打了八年仗,中原大半地方都废了,最后唐朝元气大伤,直接种下后来灭亡的祸根。

这事儿跟巴勒斯坦的事儿多像啊。1947年联合国分地,犹太人占了56%的好地,阿拉伯人虽然人多反而地少。刚开始阿拉伯人让犹太人落脚,还帮他们建社区。可等犹太人建国后,阿拉伯人觉得被耍了,仗一打就是几十年。最近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又让加沙的人流离失所,跟当年安禄山反水一个德行。

细想起来问题都是出在哪儿呢?唐朝给突厥人饭碗,但没管住他们的野心。那些边将越肥越大,最后把刀砍向中央。巴勒斯坦也是,当初分地方案明显不公平,犹太人靠着科技优势很快占上风,阿拉伯人守不住地盘,只能当难民。现在加沙的人均收入不到八百美元,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哪还有心思谈和平?

有意思的是,唐朝和巴勒斯坦的当权者都想用善意换取安稳,结果都被反咬一口。唐朝用胡汉通婚、教他们种地,可这些人始终没把自己当唐朝人。犹太人给阿拉伯人带去技术,可大家心里都清楚是两种文明在打架。就像有个古人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白了就是文化认同这关过不去。

更可怕的是这种矛盾还会无限循环。唐朝打跑安禄山后,边疆反而成了藩镇的地盘。巴勒斯坦现在也是,加沙被围困,年轻人没活路,只能加入抵抗组织。你看现在加沙的人口密度,一平方公里塞六万多人,这么挤能不闹事吗?

其实历史给的教训挺清楚,单纯给地给人没用,得让不同族群能真正在一起过日子。比如唐朝要是早想明白,多派汉人去边疆混居,或者严管边将的权力,可能安禄山也不敢造反。巴勒斯坦要是当初能公平分地,给阿拉伯人留条活路,现在也不会成死结。

但现实总是这么难。唐朝的皇帝分不清胡人汉人的界限,觉得用信任就能换来忠诚。现在的中东大国也是,光想着自己势力范围,没人真为百姓考虑。我在西安碑林看见块突厥人的古碑,上面刻着他们的文字,突然明白这些外来族群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可要是没人坐下来好好谈,不管是唐朝还是巴勒斯坦,这种恩将仇报的戏码还会一直演下去。

现在想啊,要是安禄山能安分守己,唐朝说不定还能再撑几百年。哈马斯和以色列要是能谈妥土地分配,加沙的孩子也不用天天躲导弹。可历史没如果,现实也没简单解法,只能希望下次别再用老办法,酿出更大的祸事。

来源:宋代的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