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屏幕顶端那小小的状态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获取手机关键信息的 “快捷窗口”,运营商名称、信号强度、电量…… 一切一目了然。可最近,不少中国移动用户却惊掉了下巴 —— 自己手机的信号栏,竟悄无声息地变成了 “广告展示区”!这一变化,瞬间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
手机屏幕顶端那小小的状态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获取手机关键信息的 “快捷窗口”,运营商名称、信号强度、电量…… 一切一目了然。可最近,不少中国移动用户却惊掉了下巴 —— 自己手机的信号栏,竟悄无声息地变成了 “广告展示区”!这一变化,瞬间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吐槽,直呼 “离谱”!
信号栏 “大变脸”,各地广告 “花样百出”
不信?先来看几张网友分享的截图
从校园迎新标语,到各地特色活动、商业广告,五花八门的内容纷纷抢占这小小的状态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 10 万移动用户在社交平台反馈这一情况,且主要集中在 iPhone 用户群体,安卓阵营也有零星 “中招”。
广告 “霸屏”,用户反应两极分化
面对信号栏突如其来的 “变身”,用户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一部分年轻用户觉得新奇有趣,认为这是运营商紧跟潮流、创新推广的方式,“看到学校的欢迎语,还挺亲切的”。但更多用户却表示难以接受,“好好的状态栏,突然变成广告位,看着太别扭了,还没法关闭,严重影响使用体验”。甚至有网友担忧:“今天是这些软性广告,明天会不会就变成弹窗、视频广告了?”
运营商为何能 “操控” 信号栏?合规吗?
要弄清楚运营商为何能让广告 “登上” 信号栏,得从 PLMN 编码和 PLMN Name 说起。简单来讲,PLMN 编码就像运营商网络的 “身份证号”,由移动国家码(MCC)和移动网络码(MNC)组成,独一无二;而 PLMN Name 则是运营商的 “大名”,比如 “中国移动”。手机获取运营商名称,主要通过三种渠道:手机存储、基站广播、SIM 卡预设,且这三种数据优先级依次递增。
原本,3GPP 协议规定了运营商名称的显示逻辑,但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 “另辟蹊径”。中国移动在 2024 年底发布的《中国移动 5G 手机产品白皮书》明确要求:手机要支持定制化 logo,将核心网下发的 NITZ 消息显示在原运营商标识位置,从今年 7 月 1 日起,新入库终端默认开启该功能。中国广电在其白皮书中也有类似表述。这意味着,运营商通过调整规则,让基站广播的 NITZ 消息优先显示,而这些消息,恰恰成了广告的 “载体”。
不过,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争议。有业内人士质疑,运营商此举违反了 3GPP 的运营商标识显示规则,侵犯了用户对状态栏信息的自主选择权。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暂未跟进,其基站无法下发定制化 NITZ 消息。
面对广告 “侵袭”,用户如何应对?
对于被广告 “困扰” 的用户,安卓手机尚有 “自救” 之法:可在设置里自定义运营商名字,轻松 “屏蔽” 广告。但 iPhone 用户就没这么幸运了,想要更改状态栏运营商名称,通常需越狱并安装插件,操作门槛极高,多数人只能无奈忍受。
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这一功能并非一无是处。若能合理利用,用来提醒用户话费余额不足、流量即将耗尽等重要信息,想必会得到用户的欢迎。但当下,如何平衡创新推广与用户体验,仍是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你是否也遭遇了手机信号栏变广告位的情况?对运营商此举,你怎么看?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一起 “吐槽”!
来源:小旭科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