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相似vs互补,和哪种人结婚更幸福?你不会选错了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09:37 2

摘要:曾经有个说法:“夫妻相”,其实是一种“自恋”心理——人会不自觉地被“长得像自己的人”吸引[1](当然,两个人一起生活得久了,也会越来越像)。

我老公?别提了!有时我都急死了,他三棍子打不出来一个屁!

我家那口子脾气和我一样爆!吵吵闹闹几十年也过来了……

最羡慕他俩:她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要干啥,那默契绝了!

恋爱结婚,该找“相似”还是“互补”的?

哪一种夫妻,更容易长久?

真相,究竟是怎样?

想象一下,当你兴奋地邀请对方看一部电影时,

A一脸惊喜:“你也喜欢这部?我想看很久了!”
B微微皱眉:“额……这种片子会不会很无聊,我可能会睡着!”

你会更愿意和谁接近?

答案很明显!

曾经有个说法:“夫妻相”,其实是一种“自恋”心理——人会不自觉地被“长得像自己的人”吸引[1](当然,两个人一起生活得久了,也会越来越像)。

这种相似性不单单指长相,还包括:

——喜欢同样的明星、歌曲、食物、运动、电影、书籍;

——对热门事件或人物有相同的判断和评价;

——甚至仅仅有共同的一段人生经历。

(“十年前那场演唱会你也看了?我也在现场!真是太有缘了!”)

“相似”或“相同”,会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容易让人建立亲密关系[2]。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真的有心理学基础!

当然,有时,我们也会被“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吸引:

——她和我见过的所有女孩都不一样!好酷好有魅力!

——我从来不会/不敢这样,我们真的完美契合……

“找到宝”的感觉,确实令人“很上头”。

但同时,这种新鲜感或崇拜感往往很短暂,也很脆弱。

(“恋综”之所以受欢迎,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喜欢看美好的皮囊/灵魂互相吸引的过程。但“牵手成功”之后如何共度人生,才是荧屏外更复杂的课题)

你肯定惊讶过:他俩性格完全相反,怎么会是好朋友/夫妻?

其实只要深入挖掘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在一起,总会有一些根本的相同点。

一项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Nat Hum Behav)上的研究,分析了近8万对夫妇的数据,观察了133种特征。

结果发现:伴侣之间的绝大多数(88.7%)特征,都有显著的相似性,而不是互补性[3]!

比如,吸烟喝酒的,会找同样爱烟酒的;爱运动的,会找同样爱运动的等等。

而“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反而不那么重要!

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三观。

如果——

一方奋斗拼搏,一方佛系躺平;

一方存钱买房,不舍得花;一方热衷消费,享受生活。

一方认为“规则大过天”,一方认为“找关系能搞定一切”。

真的很难长久!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认知鸿沟,可能比人与猩猩之间更远!

所以,找对象,或婚后生活,不必过于纠结性格是否一致,而要看两个人对世界、人生、金钱、家庭的根本看法是否和谐。

虽然“性格不合”是最常见的分手/离婚理由,但真实原因或许都是——

“三观不合”。

还有个研究,调查了200对结婚二十年以上的夫妻,发现了婚姻长久的“小秘密”[4]:

1

愿意好好说话,少抬杠

比如,把这种对话:

妻子:“你眼睛瞎了吗?水池的碗堆两天了都不洗?”

丈夫:“你吼什么?我加班到半夜你关心过吗?真啰嗦!”

换成这样的:

妻子:“亲爱的,今晚你能抽20分钟和我一起收拾吗?你洗碗我擦地好吗?”

丈夫:“抱歉没注意到,昨天确实太忙了,工作完一定洗!”

2

常怀感恩之心,关心在乎对方

每一对相濡以沫的爷爷奶奶,不是“从不吵架”,而是“吵不散”——

即使生气的时候摔门而出,天快黑了也会顺路去菜场买了晚饭回家吃。

3

两个人,都是“好人”

比如,都讲诚信、不轻易违背承诺、愿意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等[5]。

反而是那些不幸的婚姻,却有着恰恰相反的共同点:

不好好说话(比如冷暴力,或人身攻击);

打心里看不起对方(比如持续言语或行为打压);

长期单方面付出;

三观根本就不符……

其实,亲密关系,就像一面镜子。

和谁一起过,本质上都是和自己过。

无论“相似”还是“互补”,只有拥有成熟心智、懂得经营关系、愿意共同成长的人,才能把日子过好,而不是彼此消耗。

好的婚姻,不是谁拯救谁,谁弥补谁,而是两个独立且健全的人,选择携手同行,彼此照亮。

审核专家:乔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庄锦英, 张金美, 应娟娟. 基于自我相似面孔的亲缘选择与配偶选择行为.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9): 1371-1377.

2.杨宇航.相似吸引效应理论研究述评[J].Advances in Psychology, 2024, 14.DOI:10.12677/AP.2024.142085.

3.Horwitz TB, Balbona JV, Paulich KN, Keller MC. Evidence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human partners based on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of 22 traits and UK Biobank analysis of 133 traits. Nat Hum Behav. 2023 Sep;7(9):1568-1583. doi: 10.1038/s41562-023-01672-z. Epub 2023 Aug 31. PMID: 37653148; PMCID: PMC10967253.

4.Skipper, A. D., Taylor, R. J., Nguyen, A. W., & Chatters, L. M. (2025). Spousal support and negative interactions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in long‐term marriages. Journal of Elder Policy, 1 - 13. https://doi.org/10.1002/jey2.12015

5.Jia L, Antonides G, Liu Z. Spouses' personalities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Chinese families. Front Psychol. 2025 Feb 5;16:1480570. doi: 10.3389/fpsyg.2025.1480570. PMID: 39973950; PMCID: PMC11835996.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来源:iy杂货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