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立伦敢不敢“忽悠”侯友宜、郭台铭、柯文哲?每天大家嘴里都挂着这个问题。别以为只有政坛聪明人会算计,这事其实跟咱买菜遇到的“价差”差不多——背后全是看不见的拉扯。眼看国民党什么时候揭榜出人选,5月17日、5月24日,两个日子像两把剑悬着,家里老少都开始攒着劲儿
朱立伦敢不敢“忽悠”侯友宜、郭台铭、柯文哲?每天大家嘴里都挂着这个问题。别以为只有政坛聪明人会算计,这事其实跟咱买菜遇到的“价差”差不多——背后全是看不见的拉扯。眼看国民党什么时候揭榜出人选,5月17日、5月24日,两个日子像两把剑悬着,家里老少都开始攒着劲儿看热闹。
你要说这场选举没套路,狗都不信。朱立伦嘴上说得花,每次镜头一转,话术就多一层。什么“内参民调”呀、“意见领袖”呀,还特意点了县市长、议员的名字,感觉像是“开会念名单”,但是表面一团和气,背地里可热闹了。说白了,国民党在这一轮,先说要整合自己人,这话一出口其实谁都明白——侯友宜基本坐稳了首把交椅。所谓整合,说穿了就是让大伙儿别演太像“宫斗剧”,表面和谐点。
等这一步走完,就是轮到郭台铭上场的那一幕。一说到老郭,气场就变了,毕竟人家不是“自家兄弟”,而是在外招兵买马的新玩家。只要一句话,郭台铭立马能披上蓝衣,代表国民党出征。再来到第三步就有点微妙了,这不是选中将选副的问题,是能不能凑出一对“天作之合”。侯郭合体行不行?得看郭台铭是不是愿意屈居右侧。好笑的是,好像这两个人“配对”,下一秒全岛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一样。
这些事不只是在会议室里说说写写,甚至饭桌上也能碰出火花。五月初,郭台铭和朋友吃饭,宣明智直接甩出一句,意思就是“国民党要说没内定,鬼才信”。这话抛出来,桌上人笑着喝酒,心里多半也都明白,真要是侯友宜出线,剧情就像走向“剧透”。你说是“设局”,也不算过分,郭台铭成了被逗着玩的角色,柯文哲估量着也未必干。换个角度看,国民党自家人都没法玩明白,外人还能怎么参合?
有些人看朱立伦,挺喜欢他那副什么都安排得稳稳当当的样子。可其实,底下各县市的老大心里憋着话,不敢明着说。谁都怕说多了惹麻烦,再开一场口水仗,累的还是自己。话说回来,这些地方老大们自己晚上合计合计,心里那本账其实很明白——除了侯友宜,轮不到别人,郭台铭就别想了。为什么?别看郭台铭企业做得溜,国民党那帮老党员有几个真服他的?一想起2019年那摊事,谁心里不是刺扎着?就算郭台铭当众赔了个不是,这种老账啊,总归是逢选举掀出来念叨一遍。
可郭台铭心气高,他耐着性子,原本想着隔三岔五在社交媒体上聊理想、谈施政。本来打算“逐步造势”,没想到国民党中央直接泼了盆冷水,让他别带节奏。郭台铭想帮帮林明溱,“出点手、拉拉票”,上边又压着“别闹”。看上去,党部要他忍、要他配合,各种栏杆一架,他一身劲儿憋着、哪都使不上。说来可气,等造势准备得差不多了,如果结果还是官宣侯友宜出线,这口气真不知放哪儿。可朱立伦还要求他“愿赌服输”,务必要“大局为重”,哪怕输了也别乱跳。老郭表面笑,心底里多半五味杂陈。
到现在,大家都喊着要“侯郭配”,一来可以扛柯文哲的视觉吸引力——媒体拥抱、蓝白洗牌都靠这个组合。可问题是,表面谈整合,背地里又盯着柯文哲那头。柯文哲却不吃这套,该怼就怼,说两家“基因都不一样”,别找我。说得有点泼辣,意思就是:你们这不是找碴,是耍我。你品品,有时候复杂不过是因为事情本来很简单,非得互相兜圈子。
咱说句实在的,政治这行当,越想巧妙,越容易弄巧成拙。朱立伦这些花活儿,听着像谋士出奇制胜,外头人看着却憋一股劲:你都玩成这样了,到底信谁呢?想起前几年选情紧张,反倒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基本上各地局势都能判断对。现在花里胡哨,到头来是给自己添堵。
所以说,这一局到底谁是“被耍的”——是郭台铭,还是侯友宜?又或者柯文哲看穿不参与,是最聪明的一个?其实到最后,选举像过年热闹,结果真的揭晓,举国上下也还得继续各过各的日子。倒是这些被争来抢去的人,每天晚上翻来覆去,心头大概只有一个念头:我到底是棋手,还是别人手里的那枚棋子?
事情发展到现在,答案其实还没落地,人心却先凉了半截。侯友宜这一关,过了是“团队胜利”;如若郭台铭真上,分裂是板上钉钉。朱立伦嘴里那点花样,左右不过是“谁服输、谁熬得住”。柯文哲隔岸观火,随时可能补上一脚也说不定。咱们外头人瞎猜半天,结果如何,其实连自己家人也猜不透。你说政治是“围棋”,可有时啊,真就是“麻将桌上,牌没人敢打到底”。
说白了,这局牌其实还没翻完。谁敢保证“配对”配到最后不反目?谁又能打包票“顾全大局”的话,是掏心窝子?就看接下来的天,谁的脸色先变,谁的招数接得更溜。 —— 晚上新闻一播,饭桌边还是吵得热火朝天,赢家是不是还没现身,倒是大伙儿的情绪,早已满盘皆输。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