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我在洗白安禄山,你错了,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安禄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20:26 2

摘要:安禄山:那个胖得有些滑稽、杂胡出身的家伙,你说他憨厚吧,眼睛里总藏着一丝说不清的精明;你说他忠良吧,后来的风云变幻,却由他亲手搅了个天翻地覆。想想也是挺无奈的事,有时候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跟他长什么样,出身哪里,都没太大关系——偏偏命运喜欢选些“不像主角”的人来

安禄山:那个胖得有些滑稽、杂胡出身的家伙,你说他憨厚吧,眼睛里总藏着一丝说不清的精明;你说他忠良吧,后来的风云变幻,却由他亲手搅了个天翻地覆。想想也是挺无奈的事,有时候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跟他长什么样,出身哪里,都没太大关系——偏偏命运喜欢选些“不像主角”的人来翻盘,撞破盛世的玻璃窗。

说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安禄山一直给人扣上“乱臣贼子”的帽子。讲课本、讲评书,基本都是铺天盖地的罪名,觉得大唐之光就这么让他一手葬送了。但这事真有那么简单么?安禄山是不是生来就是祸国殃民,满脑子只装着篡位叛乱?他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被推进这条路的?

按老家那边的传说,安禄山多半是天生带点怪气的。小时候就不同——母亲是当地特别有名的巫师,说话跟唱符一样,走路带着风,村里人见了她都避着点。有传巫师不能有孩子,更不能婚嫁。但安禄山他妈偏要逆天求一个儿子,哼哼哈哈地捣鼓好几年,最终生下了这个“轧荦山”。翻到西域话,“轧荦山”意思是“战斗”。贴在安禄山身上,好像阴差阳错地成了预言:一辈子都在跟点什么死磕。

命也怪。他妈后来改了嫁,家里添了个继父。安禄山呢,跟继父啵啵嘴,没啥感情,小伙子一腔怨气,只能满街串门,跑到外头去混。坊间老头都说:“这孩子鬼主意又多,还特擅长串场子。”结交朋友、能说会道,一口气嗑六七种语言。一个杂胡、半路出家的孩子,谁能想到他将来会有那么大能耐?但小时候安禄山最拿手的,就是在街市帮人做买卖,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仿佛什么都能换来银子。这也是生活——本事都是摁着苦日子熬出来的。

偷鸡摸狗这些事,安禄山小时候也都干过。有回偷牲口,被幽州的节度使抓了个现行,按理说就该一刀砍了。但安禄山不急不躁,三言两语,竟让节度使觉得他挺有灵气。人家干脆收他当义子。这种转折,像极了市井小说,但偏偏是真的。很多时候,一句话能救命,也能改命。

在义父张守珪的庇护下,安禄山慢慢沾了点官气。起初,是帮着抓俘虏、管边境的小事。他嘴皮子溜,胆子也不小,渐渐在官场混出了点名堂。有一点很明显:他很会看风向,哪里出漏洞就往哪“钻”,唯利是图,让人喜欢又让人忌惮。张守珪看他能干,也不避讳举荐,很快就把他拱到了皇帝面前。这年头,但凡有人赏识、牵线,穷孩子也能翻身。

接下来就更热闹了。安禄山进了宫,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他并不笨拙,反而左右逢源,把人哄得分不清真假。他一边拉官员,一边笼络宫里的贵妃和大臣。最出名的,还是认了杨贵妃做“干妈”。这话说出去有点像把戏,但杨贵妃那会儿还年轻,安禄山已经明白“靠山吃山”,连后宫的宠妃都要捧,才能真正在权力场活下来。不是说他真孝顺,纯粹是“有路走路,有门投门”。

想象那场景:胖胖的安禄山,满脸笑意,手捧世界各地淘来的新奇物件,只为了逗杨贵妃一乐。宫里三天两头有稀罕玩意儿,贵妃喜欢新鲜,他就上赶着送。而且他懂得怎么“说故事”,没完没了讲些西域轶事、塞外传闻,杨贵妃乐得合不拢嘴。皇帝在一旁看着,心里美滋滋,一来二去,安禄山不断得到信赖。他不是凭空得势,这些手腕和韧劲,换了谁也不能不佩服。

不过,安禄山也不傻,花钱如流水。有了点银子后,拼命摆平人脉——给权贵送礼、许官职、弄钱办事,各种小心思层出不穷。说白了,就是把能用的本事全用上,不怕低声下气,也不怕扬眉吐气。

后来安禄山靠着皇帝的赏识,做了节度使。这个头衔不小,不仅要管军事,连财税民生都归他管。盛唐的策略是“以夷制夷”,把外族将领安插到边塞,打的是分权平衡的算盘。安禄山管了东北和西北几大要地,一时间权重如山。但宫里还有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个老狐狸夹着他,安禄山不能放肆,连着几年都像踩着鸡蛋走路。

说句闲话,其实当年节度使这么设,本身就是埋雷。手里又兵又财,谁不动心?等到李林甫死了,朝廷里面的三足平衡彻底没了。皇帝天天醉生梦死,看起来像“至高无上”,实则身边人各怀鬼胎,太子党跟杨国忠也都打安禄山的主意。

安禄山起初没彻底撕破脸。他并不马上就“造反”,更多是随时权衡,听风就是雨。日子一长,耳边尽是谗言、奉承、挑拨:“你看看皇帝怎么昏庸,你手里有兵有财,还怕什么?”人心复杂,安禄山也算是被推上了那一步。你说他真有天命之志?或许更多是身不由己、一步一步被裹挟进去。

说他有远见不是夸张。早些年,他就默默在边地屯兵买马、备粮备草。打着修城防御的旗号,实则为自己准备后路。脑子太活泛了——即便不谋反,遇到风浪也能全身而退。手下用人也不看出身,连死刑犯都招安进队伍,钱财上各种拉拢老伙伴,就是把一切用到极致。

终于,天宝十四年,小胖子忍不住了,举兵造了反。先杀进洛阳,自称“雄武皇帝”,棒槌一样把皇上的脸面抽了个稀碎。皇帝派哥舒翰抵挡,无奈哥舒翰兵败如山倒,安禄山一路杀进长安,城里变成杀戮场,满街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盛唐风华一瞬间破灭,连空气都变得苦涩。

追到最后,唐朝的崩溃,安禄山是催化剂。但真要深究,整个王朝早已千疮百孔。宫里的腐败,地方上的离心,谁能拦得住?说到底,不过是安禄山踩中了历史的阈口。你不来,还会有别人来。

想来这家伙也算传奇。一个西域野孩子,靠着机灵和野心,混到九天之上,最后却成了搅乱天下的“猛兽”。但我们真能说他从头到尾只想作乱?还是说他不过是自己时代下的一个注脚——一面才华,一面野心,都被命运推着走?

安史之乱已成往事。只是读到安禄山的一生,总让人有点复杂。若他生在别的时代,是不是也能做个能伸能屈的妙人,好好用那一身才智?可惜这盛世玻璃太薄,谁推谁滚,最后都碎成一地,叫人唏嘘。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