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随着裕安区苏埠镇明清老街保护性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这座承载历史文化记忆的“小南京”正以崭新姿态焕发活力。苏埠镇通过“保护+开发”双轨并行,不仅守住了老街的历史肌理,更通过基础设施升级、文旅融合创新,让老街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载体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裕安讯(周容容卫 鑫邵善东张 军)近日,随着裕安区苏埠镇明清老街保护性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这座承载历史文化记忆的“小南京”正以崭新姿态焕发活力。苏埠镇通过“保护+开发”双轨并行,不仅守住了老街的历史肌理,更通过基础设施升级、文旅融合创新,让老街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载体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苏埠明清老街始建于元代,鼎盛于明清,现存东西南北大街及十字街骨架,青石板路、木质商铺、徽派古宅等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拥有刘铭传当铺旧址、白麻公所等4处不可移动文物及38处历史建筑,被誉为“大别山传统风貌的活化石”。2018年,苏埠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23年,总投资500万元对白麻公所的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工程以“高端化、生态化、精细化”为原则,重点修复青石路面、整治杂乱管线,并对古建筑进行加固与风貌还原,旨在打造“历史可触摸、文化可感知”的沉浸式文旅街区。
改造不仅着眼于文化保护,更注重提升老街居民的生活品质。苏埠镇对明清老街的绿化、道路、通信管线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同时,农村改厕工作同步推进,通过三格式化粪池改造、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老街路修好了,面貌变好了,来这旅游的人流量也大了,作为老街居民,我们的生意也渐渐红火起来。”老街居民杨克兰说。
依托红色、古色、绿色“三色”资源,苏埠镇将老街改造与全域旅游深度绑定。修复后的老街规划了精品旅游线路,串联徐向前元帅指挥的“苏家埠48天战役”纪念园、国家4A级景区横排头水利枢纽等红色与水利景观,并引入传统手工艺体验、特色美食街区等业态,重现“买不到在此买得到,卖不掉在此卖得掉”的商贸盛景。此外,水晶煎包、苏埠挂面等非遗美食通过文旅宣传走向全国,成为吸引游客的“舌尖名片”。“白麻公所文物点在光绪三四年就建了,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卡地点。通过基础设施维修维护,现在效果很好,人流量也很多,尤其是节假日,当地老百姓反响也很好。”苏埠镇文化站站长许可超介绍说。
从破败老屋到文旅地标,从“留守街”到“幸福街”,苏埠明清老街的蜕变印证了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共生。这座千年古镇正以文化为魂、民生为本、旅游为翼,书写着新时代的繁华篇章。
来源:六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