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神医与英雄班长:阅兵场上的强军答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4 23:19 2

摘要:2024年仲夏,京郊某阅兵训练场烈日当空,地表温度突破40℃。一辆两栖突击车随方队行进时,仪表盘突然亮起刺眼的故障报警灯,“报告,车辆故障报警!”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打破了训练的规整节奏。一级军士长杨玉柱闻声放下手中的水壶,腰间的工具包撞击着护腰发出清脆声响,他

来源网络

2024年仲夏,京郊某阅兵训练场烈日当空,地表温度突破40℃。一辆两栖突击车随方队行进时,仪表盘突然亮起刺眼的故障报警灯,“报告,车辆故障报警!”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打破了训练的规整节奏。一级军士长杨玉柱闻声放下手中的水壶,腰间的工具包撞击着护腰发出清脆声响,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车旁,熟练地连接智能检测终端,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不到3分钟,报警灯熄灭,战车重新融入钢铁洪流——这是“铁甲神医”杨玉柱第四次保障阅兵任务中的寻常一幕,却藏着人民军队装备保障力量迭代升级的生动注脚。

“老杨保养的装甲车,咱们闭着眼都敢往前冲!”方队驾驶员李刚拍着杨玉柱的肩膀说,黝黑的脸上满是信赖。今年52岁的杨玉柱,袖口挽起时能看到胳膊上深浅不一的疤痕,那是26年装备维修生涯留下的勋章。1998年刚入伍时,他第一次接触的“铁疙瘩”是某型水陆坦克,“那会儿修装备全靠‘土办法’,钻进满是油污的底盘,借着昏黄的手电筒光,靠眼睛看油渍、耳朵听异响就能找故障。”杨玉柱记得,当时师傅教他的第一句话是“装备是战士的第二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可这份“底气”在2009年第一次保障新型两栖步战车受阅时,被彻底击碎。训练中,屏幕上跳动的一串故障代码让他慌了神——这个曾闭眼就能拆装变速箱的老兵,在满是电子元件的驾驶舱里急得满头大汗,“老经验不管用了,新技术就像一道坎,跨不过去就跟不上战场节奏。”那之后,杨玉柱把铺盖卷搬到了车库,厚厚一摞说明书被他翻得卷了边,铅笔批注密密麻麻,训练场的烈日下,他抱着示波器蹲在车旁,逐个测试电子模块,手上的烫伤好了又起,终于在阅兵前摸透了新装备的“脾气”。

“最难忘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我坐在两栖突击车里,眼睛死死盯着数据屏上的油耗、油压参数,手心全是汗。”杨玉柱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当战车驶过天安门,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广场上的欢呼声混在一起,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在‘看不见’的战位上,我也算给党和人民交了份合格答卷。”为了这份“合格”,他今年又创新了保障手段,将激光定位仪、红外传感器接入车载系统,能实时监测车距误差,“以前靠人眼盯、尺子量,现在精度能控制在厘米级,这就是科技赋能的力量。”

同一时间,数百米外的徒步方队训练场,“向右看!”随着一声铿锵口令,肖荣基和战友们摆臂、踢腿,动作如刀切般整齐,军靴踏在地面上发出的“砰砰”声,在空旷的场地上格外震撼。这个24岁的年轻人,肩上扛着“杨根思班”第三十六任班长的担子,胸前的“杨根思连”臂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第一次戴上这个臂章时,连长给我们讲老连长的故事,我攥着拳头听完,才明白什么叫‘军人的使命’。”肖荣基说,1950年长津湖战役中,杨根思带领战士坚守小高岭,面对美军重火力进攻,喊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最后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现在我们练队列,练的不只是整齐度,更是传承这份‘三不相信’精神。”

刚入连时,肖荣基的军事素质在班里垫底,单杠拉不满10个,队列动作总比别人慢半拍。“班长说,杨根思连的兵没有‘不行’二字。”他给自己制定了“魔鬼计划”:每天提前1小时起床练体能,午休时对着镜子纠正队列动作,晚上加练步枪分解结合,手上的茧子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半年后,他不仅成了连队训练标兵,还凭借过硬素质当选“杨根思班”班长。

去年8月,肖荣基赴漠北草原参加实兵对抗演习,担负狙击任务的他在零下20℃的寒风中潜伏了4个小时,睫毛结满冰霜,手指冻得几乎失去知觉。“当时蓝军两个火力点压制住了我们的破障组,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老连长能在冰天雪地里守住阵地,我也能完成任务。”他凭借精准射击消灭敌火力点,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通道,演习结束后,他在日记里写道:“军人就是祖国的界碑,站在哪里,就要守住哪里。”

训练场的广播里,联合军乐团奏响的《强军战歌》旋律激昂,杨玉柱正趴在战车底盘下检查线路,油污沾满了他的作训服;肖荣基带领“杨根思班”战士进行正步训练,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在地面上,瞬间蒸发。两个不同的战位,却有着同样的坚守——一个在“钢铁洪流”中守护装备“心脏”,一个在“徒步方阵”中传承英雄血脉。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战役纲要》,“坚持科技赋能、坚持人才兴军”的要求清晰明确;《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也强调,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基层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杨玉柱从“扳手榔头修装备”到“智能终端保畅通”的转变,肖荣基从“军事菜鸟”到“狙击能手”的成长,正是人民军队加快转型建设的微观缩影。

从海军陆战队的两栖突击车到陆军的徒步方队,从第四次保障阅兵的老兵到传承英雄精神的新兵,他们的故事里,藏着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密码:听党指挥的忠诚、练兵备战的执着、创新突破的勇气。当钢铁洪流驶过天安门,当徒步方阵踏响正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威武的军容,更是一支军队向着世界一流目标奋进的坚定步伐——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训练都是为了战场,每一次受阅都是为了守护,祖国的空天、海域、陆地,需要这样的忠诚与担当,永远护航。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